07:专业出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急自救书再引瞩目
  ■商报实习记者 刘志伟

  一场暴雨不仅让人们对于应急自救的知识更加关注,更凸显出应急自救教育的缺失。图书市场向来不乏应急自救的书籍,机工社、科学社、金盾社、科普社、河南科技社、浙江科技社、上海交大社、黑龙江科技社等均不同程度的涉足该领域,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实战技能 心理重塑

  一个都不能少

  “当灾难突如其来时我们该如何自救?”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兼医药卫生分社社长马艳茹告诉记者:“我社的应急自救书有《公民现场急救指南》和面向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知识读本丛书’,二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年,针对国内安全事件频发的现状,我们与河南省红十字会合作,编辑了《公民现场急救指南》一书,于2008年出版后,当年销售超10万册;2009年,我们又本着提高中小学生安全自救与互救意识与技能的目的,策划了安全教育知识读本。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该丛书的重新组稿与编辑,将于近期出版。”

  “机工社已出版的应急自救书主要是“手边的救命书”系列,包括《灾难求生》和《野外求生》。《灾难求生》主要写城市和野外发生重大灾难时的逃生要点;《野外求生》则侧重外出游玩时发生意外情况如何应对。”机械工业出版社生活图书分社编辑陈逍雨如是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也一直致力于应急自救图书的策划出版,该社编辑胡水谈到,浙科社近年推出的图书即有《突发事故应急防范知识读本》、《非典防治》、《手足口病防治》、《让心中充满阳光——地震受灾人员心理健康自助读本》、《地震伤员康复读本》、《台风知识读本》等等。

  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王清介绍,该社编辑的一套由钟南山院士主编的“我的第一本急救书”系列也即将面市。该系列分为《我的第一本户外旅行急救书》、《我的第一本家庭生活急救书》、《我的第一本突发疾病急救书》、《我的第一本意外灾难急救书》四个分册,由权威的一线医师对工作中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的处理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予以讲解。把“自救”这样的严峻话题演绎得轻松、生活化、有趣味性。

  科学普及出版社编审、技术图书事业部副主任赵晖告诉记者,科普社多年来持续关注应急科普图书的出版,如与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组织策划了“防震减灾知识科普”丛书,其中《家庭地震应急三点通》,已累计印刷近7万册,并已进行第二版修订。她还谈到,“应急科普挂图和折页也是科普社的特色产品。其在防治非典、抗震救灾、防范泥石流等工作中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中,科普社紧急编创了双语抗震救灾科普挂图,及时送往灾区,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的通报表彰。”

  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王正斌表示:“紫云文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图书的社会价值与实用价值。类似应急自救类的实用图书,也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对象。在今年,我们根据美军特战队员的内部教程推出了《美军生存手册》一书。尽管这是面向军人的图书,其实用价值对普通民众也是一样的,尤其对于经常进行户外和野外活动的旅游爱好者来说更是如此。”王正斌还透露,“对于一般民众生活中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应急事件来讲,《美军生存手册》是很不够的。因此策划更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应急自救图书就非常有前景。而就目前来看,此类图书并不特别受我国读者所关注。除去经常野外活动的旅行者,较少有读者会专门买一本这样的图书作为家庭必备读物。”

  不单单是上述临危的实战技能需要掌握,灾后的心理自救同样不应忽视。“《灾后心理援助100问》是我社出版的反响较大的应急自救书。我社领导与心理学编辑室同仁,本着出版人的职业良知和爱心,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迅速行动,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积极联系,组织了最好的作者、最好的编辑,日夜兼程,赶编了这本通俗易懂、实用有效的小册子。”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营销中心营销编辑朱利伟如是说。她进一步强调:“世图北京专门设有心理学编辑部,在国内从事心理学出版的同行中,拥有实力雄厚的编辑队伍和作者资源。这使得我们在灾难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调动自己的优势资源,结合出版社自身的特点,出版此类图书。”相似的还有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地震灾后心理防护与干预手册》一书,据该社编辑孙松茜介绍,东大社也涉足于医学类的应急自救图书,虽然并非为应急自救专门策划,却也能够为读者提供必要的指导作用。

  图文并茂 演习培训

  助推自救实效

  “机工社以科技立社,理性务实,也希望借助我们的渠道,让百姓能够从我们传播的知识和理念中受益。”陈逍雨强调,“ 出版此类图书旨在武装老百姓头脑中的知识库,增加自救和拯救家人以及他人的能力,面对灾难理性、科学应对,有效保护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尤其是这类危险中求生的书籍,我们提倡百姓提早学习,增强灾害预防知识。这才是一本书最有价值的社会效益,也是作为一名编辑最应该创造的社会效益。但如何打造一本受读者欢迎的应急自救书,出版社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比如定价是否合理、装帧设计是否符合大众审美(封面尽量不用灾后照片,容易让人产生反感)、内容是否实用易懂等。”

  谈及理想中的应急自救书,朱利伟认为,“它不需要太厚,科学有效、简便易行即可。如果是我来设计,一定是图文并茂的操作演示书。图像往往给人以直观的印象,灾难发生时,人们或许来不及思考自救的原理,但只要记住书中自救的演示图,就有可能脱险。”北京书尚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杜辉说,“可以做成200页以内、小32开的小册子。涵盖面要广,再用简单的图例把动作和要点讲解清楚。使用最核心最关键最简短的表述,几百个字就可以救一次命。这类小开本也便于随身携带和储存,以备不时之需。”赵晖认为,“防灾知识本身科学性强,如果内容撰写过于专业,容易造成读者的恐惧心理,在科普写作过程中也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技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编辑陈晏平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谈到,应急自救书切忌纸上谈兵,甚至可以寻找有亲身经历的民间人士来写,要以有效救助措施为前提。当然,编辑自身也需对这个领域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能够判断出合理、合适的内容。

  马艳茹同样注重应急自救书的图片效果。她还表示,“可以配上手机客户端,方便读者,提高纸质书的附加值。对中小学生使用的安全自救图书,最好配套光碟,并有相应演练的介绍或作业,便于教师和学生组织。”至于出版社是否考虑过应该有常态的自救培训配合该类图书的发行,马艳茹坦言,目前尚未组织过有关培训,主要是出版社组织此类培训涉及较多的问题,如资质、管理以及号召力等。现在的主要合作形式是协助红十字会,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做好培训教材的编辑等工作。而王清则向记者透露,沪科社将会与相关机构合作,逐步开设急救课程、演习培训等工作,以助推该类书籍的普及。

  针对该类图书的市场现状,陈逍雨表示,“现在的应急自救书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按年龄分类的,有按灾难类型分类的。据我所知一直销售不错的应该是《怀斯曼生存手册》,优点是大而全,缺点则是不符国情,普及性及实用性也有所欠缺。另外诸如《直击大灾难》和《荒野求生手册》等书,就更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娱乐性质了。”此外,杜辉也谈到了畅销的引进版权应急自救书存在内容和资料不符国情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庞大以及安全教育的不足等原因,导致人们安全意识及自救常识匮乏。特别是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为事故的发生,会刺激该类图书长期占有巨大市场。特别是学校、企业、机关团体等将会是重点采购客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出版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大众出版 书人书事
   第09版:中国编客
   第10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1版:中国编客·编客学堂
   第12版:中国编客·专栏·视野
   第13版:印业中国周报
   第14版:印业中国周报·话题
   第15版:印业中国周报·市场
   第16版:印业中国周报·关注
化工社传递小别墅设计新思路
应急自救书再引瞩目
如何做百姓喜欢的法律书
人大社再出律师实训经典
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摩根财团的前世今生
《51区》揭开美国航空秘史
建工社举办座谈会研讨建筑文化出版
中国图书商报专业出版07应急自救书再引瞩目 2012-07-31 2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