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书评·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中国新农村建设书系”孙君、廖星臣、王佛全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10月版/218.00元
  ○廖星臣

  由孙君、廖星臣等作者合作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书系”,包括《农道》、《农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和《新农村建设方法与实施》等作品。该系列丛书通过对以孙君为代表的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十多年来的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与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回答了今天人们在中国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一些疑惑、一些争论和一些焦点问题。丛书充满了睿智和预见性,体现了作者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新时期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人文关怀。正如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所言:《农道》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乡村建设之道,它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方法。他们用11年的经验总结而得到,是易懂之道、易可操作之道,可行之道。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人们在推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先问到的一个问题。丛书中提出“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乡村建设理念,犹如人们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芒,在乡村不断衰落的危机中看到希望。该系列丛书提出,乡村是一种最普通的生活状态,一种普通农民的生活方式,有着一种毫不修饰的平淡之美。所以,乡村建设应该是农民生活与生产方式的修复,是把文化注入一种精神,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然而,我们今天一些地方的乡村建设所表现出来的却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断裂,是我们的自信丢失,我们只会沿袭着所谓的西方美学。因此,乡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乡村文化复兴,是要始终坚持保护、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让现代与历史的融合,让生活方式与乡愁的对接,让悠久文明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这种理念极具现实意义,也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曾任河南省兰考县副县长的何慧丽所言,丛书是一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社会价值的著作,更是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谁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国新农村建设由谁来担纲建设?在很多地方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农民总是处于一种所谓的“被参与”状态。为此,丛书中提出:“乡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那是专家与干部的新农村。”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一些地方的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严重偏离群众路线的弊端。为此提出了“农民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唤醒村民爱村、爱组的重要手段”以及“财力有限、民力无限”的理念,其实践上的指导意义也十分明显,为此,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解安在读过系列丛书后感慨地写道:看了《农道》系列,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应该说农民,如何体现农民的尊严,如何实现农村的价值,关键在农民的参与热情和文明意识的提高。

  相信这套丛书,是一部值得人们去用心阅读的书籍,并由此引起人们对当今中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逆乡村发展现象的反思,同时从中感受到一些值得人们弥足珍视的启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融合发展创新报告
   第03版:融合发展创新报告
   第04版:融合发展创新报告
   第05版:年度高端特稿
   第06版:年度高端特稿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杂志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文化·关注
   第11版:人物
   第12版:非小说
   第13版:社科
   第14版:财经·文史
   第15版:童书
   第16版:书评·综合
理想国跨界牵手土豆首次试水视频领域
《周百义文存》:从文学到出版的华丽转身
摄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画册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最是想念那份爱之单纯
编辑荐书
科学之美与“能好怎”
由史入心随心所译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综合16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2015-02-03 2 2015年0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