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出版社在“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的总体发展思路指导下,各项经营和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整体业绩实现稳健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科学出版社不断提升质量、效益,扎实推进业务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了经营业绩的较大增长,图书销售码洋20.93亿,同比增长27.94%,营业收入5.59亿元,同比增长11.80%;期刊发行量101.72万册。
强化重大项目建设 全面提升内容质量
内容是出版机构核心资源,更是互联网时代安身立命之本。
2017年以来,科学出版社根据“专业化、精品化、系列化”的出版方针,打造了一批系列化精品力作。在各类出版基金项目中,科学出版社入选数量均位居全国科技社前列。
自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以来,科学出版社共承担了31个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包括“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前沿丛书”等重大项目,其中,《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7》还入选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项目。《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极地征途:中国南极科考日记档案》入选中宣部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项目。
为加强国家出版基金等项目的管理,科学出版社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了《重大项目建设和管理办法》,并针对每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制定专门的项目制度,同时与项目承担部门签订了项目廉政责任书,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科学出版社133个项目入选,同时,科学出版社270个项目参加申报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科学出版社11个项目入选2017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17年,科学出版社1种图书入选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3种图书获第16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推荐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三五”国家图书重点出版规划项目63项,入选数量在全国出版社中位列第一。“基于ISLI的内容资源资产化管理及应用平台”等3个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国科技知识服务平台—生物志库”等2个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科医库”等4个项目入选2017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获得多项重要荣誉
品牌实力持续增强
科学出版社是科学家的出版社,众多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篇章的院士和学者,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院士、众多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学者的重要科研成果大多都通过科学出版社的图书和期刊来发表,科学出版社见证和记录了新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历程与辉煌成就。
2017年以来,科学出版社再获得多项重要奖项,全面提升了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在第4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数理逻辑:基本原理与形式演算》(第二版)、《土压平衡盾构电液控制技术》、《分子生药学》(第三版)3种图书获得图书奖,李敏同志获得优秀编辑奖,《科学通报》获得期刊奖,《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作物学报》2本期刊获得期刊提名奖。《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固体表面分子组装》3种图书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科学出版社被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授予“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科学出版社王志欣、刘俊来、曹丽英、王佳家4人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在第6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中,科学出版社荣获优秀组织奖、团体一等奖以及个人奖三等奖、个人优秀奖、校对二等奖,校对优秀奖等多项奖。
以项目为抓手 推动出版“走出去”
科学出版社实现版权输出图书155种,期刊30种。
4个项目获得“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17个项目获得“2017年北京市提升出版业国家传播力奖励扶持专项资金”资助;2个项目获得“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5个项目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科学出版社荣获“连续3年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30强”及“2018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瞬变电磁法拟地震偏移成像研究》、《微纳细胞与分子传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8版)3种图书获第16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
加快融合发展 推进数字出版
科学出版社近年来制定了从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的转型战略,明确了专业学科知识库、数字教育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新型期刊业务等几个重要创新业务发展方向,推动内容与技术、资本、渠道、品牌的融合,进一步提高新兴业态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
专业数据库产品日趋成型,分学科知识库产品更加多样化、垂直化。“科学文库”完成了功能升级,更加突出资源特色,在线阅读体验进一步提升。近2年新增试用机构近300家。集成了大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咨询研究项目成果的“科学智库”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使得用户获取内容更加便捷。“中国动物志数据库”“中国植物志数据库”实现了资源聚合、内容可视化,两库均有近百家单位试用,并成功实现销售收入。
数字教育产品不断丰富,用户数量稳定增长。“中科云教育”平台进行了2期升级,目前平台已与20多家院校签订协议。“爱一课”互动教学平台改版升级,目前已上线课程40门。
通过医学资源数据库产品研发,实现公司产品形态的数据化、知识化。“中科医库”已汇聚了100多家国内知名医疗机构与上千位专家的临床资源,全国试用机构达100余家。“康复医学云平台”汇集国内50多家知名康复机构临床常见疾病的典型案例、诊疗方案与规范操作技术,试用机构30余家。建立了SciEngine全流程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推动实现期刊平台化、集约化运营管理。建立了EES平台和材料期刊网,推动了地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分学科期刊集群化发展。
产业链一体化方面,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整体生产销售环节逐步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在线优先出版已建成2期,并试点运行;基于用户订单的POD-电子商务一体化流程已基本打通,逐步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变,大幅提高销售满足能力。建设基于CN-ONIX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数字内容资源仓储中心、构建整体运维支撑系统,实现内容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OA、人力、财务网上报销等模块均已上线,大大提升了公司内部管理运行效率。
期刊业务突破显著 行业影响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科学出版社学术期刊影响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2018年6月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17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系列和《科学通报》全部9种英文期刊的SCI影响因子继去年取得重要突破后再创历史新高,平均提升14.5%。其中,《中国科学》数学辑、生命科学辑、物理辑、材料科学辑以及Science Bulletin 5种刊物位居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的Q1区,其余4种全部位居Q2区,相比上一年,整体又向前迈进一步。《国家科学评论》继续保持高水准,2017年影响因子达到9.408,位列多学科综合类期刊排名第六。科学出版社作为第一主办单位的《能源化学》影响因子较上年度提升50%,跻身同类期刊的Q1区。2017年度,国内共有46种期刊进入SCI的Q1区,其中科学出版社刊物占20%(9种)。此外,发表在《中国科学》系列有五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举办的“中国科技期刊2018年度优秀论文”,两篇论文入选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的“201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2018年,集团公司旗下的科爱公司在期刊业务上也有了新的拓展。公司现出版英文期刊50余种,且期刊陆续被各大数据库所收录,其中SCI收录2本,ESCI收录12本,PubMed收录9本,Scopus收录10本。
期刊集群建设、期刊平台建设也有较快进展。2017年,科学出版社申报创刊5种,主办期刊增加5种,新增英文刊合作协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