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阅读周报·精品精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文学的文化底蕴与现实关怀
《花布底片老相机》王勇英著/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年1月版/28.00元
  ○郑润良

  迄今为止,作家王勇英已经创作出几十部以广西少数民族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儿童文学作品,并相继获得国际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全国冰心图书奖等奖项,在广西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乃至当代儿童文学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王勇英的作品不着力于制造戏剧性,而是努力探寻人物关系的微妙互动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视角独特,情感细腻,往往能在不经意之间打动读者。她的新作《花布底片老相机》既秉持了以往作品的审美特色,又加大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思考深度以及现实关怀的力度,可以视为其这一阶段以来审美探求的重要收获。

  众所周知,儿童文学作品的受众对象是广大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的身心成长有着先入为主的影响,并且儿童往往对作品的好坏没有判断力,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很好地培养熏陶儿童的审美情操,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纯正的艺术趣味。质量低劣的作品则会误人子弟、贻害无穷,毒害幼稚的心灵。因此,儿童文学的繁荣呼唤着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现。

  《花布底片老相机》就是一部在思想、艺术等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佳作。与一般儿童文学作品的奇幻色彩不同,该书重在写实,写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及其在传承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小说的主人公“老相机”原本在城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因为痴迷于用镜头记录苗乡的生活,他抛家弃子带着相机跑到山村里摄影,一待就是几十年。“老相机”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除了个人性情上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以及他内心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紧迫感与危机感。正如他所说:“当然,保护和挽救民间文化不容易,也不是我必须要做的。只是,我既然热爱这里,把这里当家园,就责无旁贷,要尽最大的努力。然而,我能做的也只是用我的摄影作品向外界发出呼声……看看谁能听到,谁有共鸣,又能唤醒谁。”吸引“老相机”的是德峨美丽的自然风光,是老木坡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是黑谷阿奶织布做衣、挑花刺绣的传统手艺,是苗族男孩花布一家人与人、人与动物和睦共处的氛围与文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老相机”一家人的分崩离析。“老相机”的妻子因其痴迷摄影和他离婚,儿子和儿媳妇因其选择卖掉房产而怀恨在心,由此也造成了“老相机”对孙子“底片”的误会,以为他是来要钱的。在老木坡,“底片”终于理解了“老相机”痴迷摄影真正的用意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底片”和爷爷“老相机”之间的和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花布一家和谐氛围的感染,作者借此表明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对现代都市功利文化的某种“解毒”功能,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保持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

  对于王勇英来说,广西这块多民族聚居的热土是她创作的恒久源泉,“我着迷于书写家乡,灵感就像山花野草般疯狂地生长,那些各不相同,各有魅力的灵感变成文字,成为我的作品,这是很幸福的事”。扎根乡土,书写童话,这是王勇英的幸福,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传媒中国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世界出版
   第06版:出版专题/出版百强团队
   第07版:成长教育/家庭教育
   第08版:优案推介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中国阅读周报·月览
   第11版:中国阅读周报·精品精介
   第12版:中国阅读周报·特别推荐
江苏实地测评书香城市建设
文榕生:我在山东科技社出书二三事
文学的自我认知需要一面镜子
儿童文学的文化底蕴与现实关怀
让孩子看到世界的辽阔与生命的伟大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精品精介11儿童文学的文化底蕴与现实关怀 2018-12-04 2 2018年12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