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平台上,时尚美妆类KOL泛滥,形成一片红海竞争,而图书类还是一片蓝海。2018年10月26日,果麦正式开始运作“好书博物馆”抖音号,经过1个月的运营,好书博物馆涨粉101万,成功跃居图书类账号第一名。月过百万“用户”@好书博物馆,怎么做到的?记者对果麦抖音运营官林盈盈进行了采访。
□讲讲开这个抖音号之前,对图书类抖音做过一些调查吗?
■我们对抖音平台上相关同类账号进行了收集调查,这么做的理由有三点:1. 图书类抖音有多少人做,是个人号居多,还是企业号居多。我们发现只有少数企业号,大部分都是个人号的形式,这坚定了我们做个人号的信心。2. 图书类抖音的推荐量数据,找到话题的曝光点。斯读、图书放映菌等抖音账号进入了我们的视野。《3D西游记》《S.忒修斯之船》《W脑洞》等说书账号的流量较好,书单鸡汤类似的PPT视频无法长久保证账号活跃度,内容也不够有趣或深度。这奠定了我们前期选品的方向。3. 寻找合适的内容表现形式,基于我们想把所有关注点放在图书上,决定做真人讲解的风格。这是当当淘宝等电商平台没有的体验,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拿到书后,展示书本翻开的真实效果。
□为什么叫“好书博物馆”?
■账号起名“好书博物馆”就要让用户、让抖音后台能够快速判断这个号是干嘛的,是做什么内容的。当内容体量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做细分领域的内容是大势所趋。我们放弃了鸡汤励志类的图书,这一类不适合我们账号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我们大部分都是好玩的书和有品质的书。
□这个号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好书博物馆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果麦作为出版公司,拥有大量优质好书,为自家公司带货卖书,直接带来收入。第二:接商务推广,为适合账号定位的图书或其他产品做营销服务。最开始的设想就是这两种变现模式。这一点我们还是有经验的,在对账号做规划的时候,我们已经考虑好如何实现商业变现。在开通了抖音购物车功能后,我们就开始尝试带货卖书。第一条带购物车的视频是《喧哗与骚动》,这本书最难读的地方在于意识流叙事结构,而这个难点也成为全书亮点,正文用14种颜色来标记复杂的叙事结构,并配上解读卡。这条视频播放量466万,带动销售580本以上。这让我们第一次体会到抖音强大的宣传能力。
后来策划的《诗经》也十分火爆。做这条视频的时候,如果单讲这套书很漂亮,很难引起购买欲。我翻阅《诗经》的时候,发现很多电视剧里的名字,竟然都能在里面找到对应的诗句,于是在讲完高颜值诗经后,切入点就是《诗经》可以用来给孩子起名字,视频最后还反问一句:大家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出处吗?当时,我提问纯粹想增加互动,因为留言率高,可以把这条视频送进大流量池,增加视频推广权重。这一问,带来4200多条留言,大家纷纷说出自己名字对应的诗句或者出处。这条视频在推送后3小时内,《诗经》在天猫店被卖下架,联系同事后,紧急上架1000本。这条视频的产品,打进抖音好物榜第三名。最终,3天内,三网卖掉4234本以上。这成为我们目前“带货”最多的一条抖音视频。
□选品推荐是怎么考虑的?从哪个角度切入?童书?
■选品要从抖音的算法说起,抖音的流量分配是去中心化的,这种去中心化算法,抖音会根据作品点赞率,完播率,评论率,转发率来判定是否推到下一个流量池。当然,账号做大后,基础播放量会提升很多。基于这个算法,账号冷启动时期,考虑更多的是趣味性和吸引力,能获得高流量是我们的唯一选品标准。而趣味性强的图书,大部分是童书,所以我们前期做童书比较多。
□产品思路是怎么样的?
■拿到一个产品后,我就开始找这本书有意思的点,能引起我注意的地方,有的书很好找,比如童书,拿到手后翻看10分钟,这本书基本就看完了,我能迅速掌握这本书的亮点,能形成大致框架,具体脚本磨一小时就ok了。1条抖音视频前2~5秒是最重要的,5秒内还不能切入主题,用户就会划走,抖音沉浸式体验加快了用户看视频的速度,要迅速亮出重点,吸引粉丝停留。
□什么节点这个号突然火起来?
■冷启动阶段,我们会适当地购买dou+等流量扩充服务(dou+简单讲就是花钱把自己送进流量池)。后来《我们的身体》视频进了一个小流量池,从99个粉丝,涨到1000,2天内获得1分钟权限。有个这个便利后,加之我们比较准确的选题方向,《丝带》和《今天吃什么》的数据都非常不错,播放量分别为586万、214万,基本奠定了这个优质账号的基础。其他前期的运营手段主要是视频发布后转发到公司群里,人为获得一波小流量,并进行转发评论点赞完播率等维护,这非常重要。此外发布频次上,双休是我们特别重视的发布日,有时会适当作日更,增加账号活跃度。(完整版请见“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