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历史 文学 现实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郑 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21第三季度影响力书单,就是我们在金秋十月最好的收获。这次挑选了八大类 (主题出版、文学、人文社科、教育艺术、生活、科普、财经和童书)137种新书奉献给大家。这些好书是种子,也是暗夜中的灯火,播撒希望,照亮内心,给我们带来温暖与前行的力量。
欢迎您通过“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和“好书探”公众号、视频号与我们互动,分享您心目中的好书,让思想能够通过文字传递,让智慧启迪人生。
主题出版持续发力 浓墨重彩为祖国庆生
第三季度,主题图书的出版持续发力,一大批优秀作品继续献礼建党百年,也为祖国生日添彩。
丁晓平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主任。他创作的《红船启航》通过生动情节和典型细节描写,结合宏观与微观的叙事,由点及面,从历史讲到今天,立体地展现党的先进性之源——“红船精神”。全书40万字,分上、下两卷。上卷《红船劈波行》写历史,讲述了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以及中共一大在上海望志路和嘉兴南湖召开的经过,完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难历程。下卷《精神照人心》写现实,第一次完整、系统、立体地讲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三代馆舍的建立、南湖革命纪念船“红船”的仿制,以及浙江人民弘扬“红船精神”的感人事迹。
《忠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电影文学剧本集》一书由《革命者》《信仰》《萨玛风云》《忠诚》《志愿行》五个电影剧本组成,分别讲述了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者矢志追求真理,为中华民族崛起英勇抗争的红色故事,以及当今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青年志愿者不畏艰难的感人故事,讴歌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忠诚和担当,旨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一书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新中国故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讲好普通人、普通家庭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命运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内容准确翔实、叙述平实顺畅,条理严谨清晰,细节鲜活生动。
《红色地图 百年党史》通过地图、图表与文字的巧妙融合,从近代中国留给中国人民追求独立、富强两大任务为切入点,按时序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浴血奋战,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奋斗历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一书由“绪论+三编”构成,共20章,近27万字,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科学方法、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了万家灯火 中国共产党百年抗灾史》一书为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是首部全面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抗灾史的原创著作。书中客观记录了百年间各类型灾害实况和应灾措施,彰显了我们党在应灾中所体现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映现了我们党抗灾制度体系的日趋完善,是中国共产党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真实写照。
在历史学领域 文学终于赢回应有的荣光
《史记》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拥有史学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的司马迁,用时而激扬顿挫、时而曲折婉转的文字,书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第三季度文学类图书中,《北纬四十度》也是这种以文学手法书写历史的佳作。
由于蒙古高原地质构造高海拔的缘故,以长城为标志,北纬四十度地理带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族群与生活方式——在它的南方,定居民族修城筑寨掘土开渠,男耕女织安居乐业;而它的北方,游牧民族辽远开阔骏马驰骋,寒风劲凛雨雪交加,却也砥砺出坚忍豪强自由奔放。学者、评论家陈福民以漫长的华夏历史为经,以北纬四十度地理带为纬,绘制了一幅别样的千古江山图。
文学能够唤醒历史,文学也能照进现实。第三季影响力图书中,有许多剖析社会现实,悟透人性的佳作。《素食者》是亚洲唯一布克国际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的文笔锐利如刀锋,以一种抒情却又撕裂的风格,将柔情和恐怖微妙地融为一体,反思韩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同时,把整个人类社会推上靶场。
《跑步集》是评论家李敬泽的新评论文集,收录了作者近两年来关于文学艺术的各类评论、序跋、随笔和对话,文章中既有中国文学艺术前沿问题的探讨,也有中外当代重要作家的评述,还有对近年来文学现象的细致剖析,见解独特,文采斐然。作者提出文学就是要把各种像星辰一样散落在天上的事情,全都连接起来,形成一幅幅美妙的星图。写作者或阅读者,如若能像跑步一样“去我”,从有限的、顽固的肉身中的那个“我”去,将进入超脱意境。
庞羽是被毕飞宇、施战军等名家看好的“90后”作家,她的小说多在《收获》《人民文学》等期刊上发表,是90后作家中少有的严肃文学写作者,文字扎实又充满想象力。《白猫一闪》是其全新的动物概念小说集, 12篇小说,展现了12副当代青年人的面孔,堪称一部“城市文学新锋之作”。庞羽通过对动物形象的剖析,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与生活处境,探讨了关乎家庭、生活、情感等层面的问题,作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深度解读传统文化
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
人文社科类图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一直是近年来出版的主旋律。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第三季度影响力图书中,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成为特色,很多图书关注时代发展和潮流的需要,让传统文化的智慧为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启发。
沈阳故宫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建筑文化积淀的成功再现。它既是物质文明的载体,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是人类文化的历史标记,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象征。《沈阳故宫四百年》从现存完好的沈阳故宫古代宫殿建筑群,追溯古都沈阳当年的雄伟壮丽以及不同凡响的气势与风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再现那段时期的各种信息与文化。阅读这本书,让读者走近沈阳故宫,去接受历史的教导,去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美之境。
《到隋唐打卡生活》是“课本来不及告诉你的古代史”丛书之一,以轻松活泼的叙述方式,描述了隋唐时期的民间社会生活百态。全书生动地展现隋唐人的日常饮食、防暑保暖、交通、住房、职业、旅游、文体活动,等等,像是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隋唐民间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殊的风俗习惯,现代人对隋唐人生活的好奇,将在书中一一得到解答。同时,书中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图,生动再现隋唐人的日常生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