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云(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型书店和传统书店的区别在于,书店空间是否仅仅只做图书交易。最近10~15年,全国各地从南到北书店都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处于热闹的探索期。
对于新型书店的探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新上:一是新形态。包括空间的直观呈现方式和空间内的业态改变两方面,以朵云书院为例,上海的几家门店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工程上,都花费很大的心思,就是为了营造独特的场景。二是新功能。当下的书店除了有书房的功能之外,还有展厅、会场、讲堂、客厅、橱窗等多种功能,每种功能背后又对应不同的商业模式。三是新团队。在世纪朵云的团队中,几乎没有来自传统出版和图书发行的员工,而是来自餐厅、影院、互联网公司、公关公司、媒体等行业。四是新资本。很多新东家、新股东加入书店,这也是书店最近10年处于方兴未艾的探索热潮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每年有很多实体书店关门,但也有很多新的实体书店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我认为市场环境在慢慢变化,特别是在我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体验型的消费超过或替代了功能型的消费。新的功能、新的形态、新的团队、新的资本,是不是意味着一个新的行业正在慢慢诞生?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新”的书店行业就会在我们手中诞生。
当下较为特色的实体书店都有着不同的标签,如苏州诚品的“复合”,广州方所的“跨界”、西西弗的“标准化”、钟书阁的“最美”等。通过研究发现,新型书店的核心能力包含以下四点:一是场景塑造。当下实体书店的商业逻辑是以空间换时间,通过独特场景给读者一个不得不进入门店的理由。一旦读者进到书店,不论是否购书,只要把时间留在书店这一空间里,书店的商业机会就来了:咖啡消费、购买文创、手工亲子活动等。所以,当下是竞争场景、竞争颜值、竞争入口时代。二是业态组合。书店要进行合理的业态组合,并不是所有的业态都可以进入。书店应该向商业地产学习,不仅仅规划哪些业态进入,甚至还规划哪些业态、行业中的哪些企业、哪些产品,以及哪些企业跟哪些产品进行合理的组合。三是资源组合。世纪朵云公司专门配备一位副总经理,分管从图书的选取到文化活动的导入、文化资源的积累等资源。如何将书店多元文化空间中的展览、演出、读书会、新书首发等内容联动,发挥“1+1>2”的作用,需要内容资源的有效整合。四是用户管理。早在15年前,中国营销界就有一句话:“谁拥有了用户,谁就拥有了未来”。当下的用户管理主要依据线上技术开展,利用好新的互联网工具、新的大数据手段来连接用户、分析用户、管理用户,就能成为新型实体书店的核心能力。
“朵云书院”品牌缘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朵云轩”。早在宋代,“朵云”就已出现,是文人之间书信往来的雅称。起名“朵云书院”就是希望书店不局限于书,打造多元化、多功能的书店。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新型实体书店的行业典范。朵云书院运营理念可以归纳为“一二三”:“一”是一个空间、多种功能;“二”是“两步走”,第一步入驻上海地标性场所树品牌,第二步是陆续推出标准化的商圈店、社区店;“三”是三位一体,图书发行商、文化服务商、空间运营商“三位一体”。
目前,朵云书院在上海有5家门店,包括思南书局、朵云书院·广富林店、朵云书院·旗舰店、思南书局·诗歌店、朵云书院·戏剧店。2家走出上海的加盟店,分别为浙江的朵云书院·黄岩店和成都的朵云书院·交子店。此外,朵云书院也开设了一些快闪店,例如快闪·文学版、快闪·电影版、快闪·改革开放版等。公司连续为三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打造“朵云书房”,通过墨角、静音仓等特色服务,为中外记者提供阅读、休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