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夫
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加快重大战略实施步伐,以提升城市群功能为出发点,以高质量的城市群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方向。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将京津冀城市群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创新平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加快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及群内城市的功能优化、进而以相对稳定和协调的功能结构引领功能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优化,这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设计与思路。正是基于这样一个世界背景和时代诉求,阎东彬教授历时三年完成了《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动态测评与相对平衡》一书的撰写。该项成果的发表,既是对城市群空间治理理论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一个深化,又是对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该书以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城市群功能空间的基本内涵、城市群功能空间演化的理论依据及动力机制模拟、世界级城市群功能空间演化的国际经验及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演化的历史逻辑、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状态的现实表现、数据测度以及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相对平衡的基本原则和对策建议。
该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较为精准地廓清了城市群功能空间的内涵。城市群功能空间是指城市群的产业功能、交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等复合功能在区域空间内分布所形成的结构状态,是区域—要素—协同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并非传统的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功能的简单综合。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动态稳定性、区域差异性和系统耦合性。
二、较为系统地验证了城市群功能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城市群功能空间演化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复合动力系统,它的动力源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而不局限于这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系统向都市圈、城市群系统演化的动力;二是城市群自身和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所具备的四类单一功能——产业功能、交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向复合功能演化的动力;三是城市群上述功能在空间系统中分布,形成的相对均衡—失衡—再平衡—失衡—再平衡的结构状态。以上三种动力源,作者将其概括为四种驱动力,即产业驱动力、政策驱动力、交通驱动力和社会驱动力。
三、较为科学地提出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实现相对平衡的基本原则和对策。该书认为,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相对平衡,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与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需要相统一,是世界级城市群功能逐步强化、首都功能有效集聚、非首都功能彻底疏解的过程;二是必须与城市规模、城市职能相匹配,是产业功能、交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的结构重置;三是必须坚持复合功能集成与单一功能优势互补、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相结合、非均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