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关键词 迁移叙事 文明冲突 文化审视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援非 报告文学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记忆 时代变迁
~~~关键词 考古 布须曼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思是灾难文学的最大意义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援非 报告文学
《拯救——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陈言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版/78.00元

  ○游苏宁

  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在埃博拉河两岸出现。这种被描述为“人命黑板擦”的顽凶来源于非洲群山深处,目前已知有5种类型。该病毒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灰色地带,这也是其难对付的原因之一:因为你很难“杀死”没有生命的它,但是它却可以轻而易举杀死有生命的你。

  该病毒为生物安全4级病毒,它占据了人类对病毒分类的最高等级,我们熟知的艾滋病和SARS病毒均为3级。埃博拉病毒被全世界病毒学家公认为最为恐怖的对手,其原因在于:这种类型的病毒在历史上已经被用于生物武器化的研究,它可以通过气溶胶感染,即经空气传播。恐怖分子曾经寻求埃博拉病毒作为生物恐怖剂使用。

  埃博拉出血热致死率极高且易于传播,迄今全球并无任何有效的治疗药物,且处理这种病毒必须在P4实验室中进行。近40年来,人类关于埃博拉病毒的记录有限,其平均致死率为88%,其中1种对人类的致死率高达90%。

  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以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城市,直接威胁到全人类的安全。2014年2月,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在几内亚出现,短短数月席卷了非洲多国。7月,埃博拉疫情在整个西非掀起了一场人类始料未及的血雨腥风。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已构成“国际卫生紧急事件”,人类与病毒之间史诗级较量的帷幕也自此拉开。

  在这危急时刻,中国政府向西非人民伸出了友爱之手,一场“生死大救援”就此展开:解放军先后派遣多批医疗队前往西非,执行诊治埃博拉的任务。9月,我军首批援非医疗队启程,对疫情展开生死阻击。在西非大地,仅用7天就将塞拉利昂一家小型综合医院改建成传染病专科医院,用1个月时间在利比里亚援建了一座设施设备一流、防控流程科学、拥有100张床位的埃博拉诊疗中心,彰显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

  到2015年3月,已有近500名“白衣战士”奔赴援非抗疫的最前沿,累计收治患者938例,确诊295例,治愈出院25例。在20多个国家的救援队伍中,解放军援非医疗队创造了日均收治患者最多、治愈率最高、全体队员零感染的救援纪录,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目标。

  人类从无数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学到的血的教训就是,在一种未知的病毒面前,在没有任何针对病毒的有效治疗药物时,疫苗是战胜病毒的唯一希望。陈薇是我国多个致命性病毒疫苗的研发者。长篇报告文学《拯救——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作者陈言当时供职于国内一家新锐媒体,正在非洲拍摄素材以撰写一组特稿,有幸认识陈薇并结下深厚的友情。陈言认为,陈薇有着特立独行的个性,她的身上浓缩了一部人类与烈性病毒博弈的战争史。中国近20年来每一场公共卫生领域的战役中,都有她立下的军功。

  陈薇是该书当之无愧的主角,记录她的故事,审视她壮阔又静谧的心灵,既能受到鼓舞,又会感到温暖与力量。2003年,陈薇曾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勇气、胆识与智慧,在与SARS病毒的较量中赢得先机,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成为阻击SARS病毒的有力武器。

  在西非抗击埃博拉的战役中,陈薇认为自己研发了10年的埃博拉疫苗,很可能成为终结埃博拉疫情危机的重磅武器。为此,她主动请缨奔赴疫区进行2期临床试验,仅用4个月就将埃博拉疫苗推进到临床阶段。

  在武汉疫情最危重的时刻,陈薇带领团队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自动提取技术,大大缩短了病毒检测的时间,加快了检测速度,为挽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作者在序言中写道:“人,真的要心怀感恩和知足,没有以陈薇为代表的杏林翘楚的努力和付出,我们的生活会增添许多恐惧和忧伤,失去多少快乐和阳光。撰写该书的目的,就是致敬人民英雄陈薇和她的战友们。”

  从2003年的“非典”到中东呼吸综合征,从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到当下的新冠病毒,历史一再证明,重大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险。作者坦言,灾难需要反思,反思是灾难文学的最大意义。他所做的就是一边写,一边收集情感、思想、语言的碎片,捕捉黑暗里的希望之光、人性的苏醒与温暖、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年度盘点
   第03版:分销/年度盘点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百强团队
   第06版:作家访谈
   第07版:作家访谈
   第08版:传媒/访谈
   第09版:世界出版
   第10版:精品精荐
   第11版:精品精荐
   第12版:精品精荐
展现共和国第一代科学家的赤子之心
大迁徙是一部关于文明的史诗
反思是灾难文学的最大意义
给大运河以时代记忆
把文明与野蛮放在一起考量
中国图书商报精品精荐12反思是灾难文学的最大意义 2021-12-03 2 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