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关键词 自传 尊重 教育精神
~~~关键词 脱贫攻艰 工作模式 治理体系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安全管理 教育教材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 地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书人心史照亮人文精神
关键词 自传 尊重 教育精神
《一个教书人的心史》宁宗一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年5月版/99.00元

  ○朱海浪

  近日收到恩师王焱寄来的书——《一个教书人的心史》,这是宁宗一先生的九十自述。刚拿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想打开看看,并不仅仅是因为崇拜宁先生,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好奇,甚至是抱着一种“吃瓜”的八卦心理。

  坊间流传的“南开四大才子”之说,使我们一直对宁宗一这个名字十分神往,并感到莫名熟悉。各种“八卦”中,人们对先生的婚恋史尤其感兴趣,流传版本众多。“南开四大才子”尚且没有定论,遑论一些不着边的花边新闻。尽管宁先生在我心里的形象最初是基于“婚恋八卦”之上的,但内心绝无任何不敬之意,相反,它早早给我树立了一个风度翩翩、潇洒浪漫的才子形象,至今我仍然觉得这个形象是准确的,只是在所谓的浪漫之中,深藏着人生的辛酸和命运的疾苦,这是我没想到的。这份浪漫和洒脱,根植于遍布泥泞的岁月土壤之中,在泥泞之中仍能以至诚至性的心态悠然以待,这又是何等令人钦羡的品格呀,从这点而言,宁先生的洒脱,堪称伟大。先生在书中反复提及“忏悔”“反思”等词,读完此书后我甚感羞惭。之前总跟师父说喜欢宁先生,但几乎从未认真了解过。

  “认识你自己”,一个亘古的哲学命题。先生在开篇便写道:“口述史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宁先生在90高龄仍在不断追问自己、认识自己,仿佛在告诉我:生命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追求自我的圆满。

  这本带着自传性质的口述,不同于我以往读过的口述史,打破了我对那些文人雅士写自传或回忆录的刻板印象。我以为,《一个教书人的心史》足以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口述史,没有任何夸饰,也没有丝毫辩解,而是以一种极为虔诚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一生,以极为平和的旷达包容人生诸多坎坷。与其说这本书是为让读者认识宁宗一先生,倒不如说这本书的写作,只是为了先生自己,不断内省,不断自观,不断自新。以往读到许多回忆录,作者往往会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作出诸多“脚注”,仿佛时刻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带着的忏悔性质往往也不够真诚,旨在将其合理化或是求人谅解。而一旦到了无可辩解的地方,又以深沉笔法,刻意营造出一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落寞者形象,颇有矫揉造作之嫌。

  反观先生的这本书,从纸本层面还是内容意义层面都很厚重,阅读起来又极为轻松。整体风格平和,像是两位老朋友在聊天。读至有趣处,不禁哑然失笑,读至苦难处,几欲落泪。先生讲述自己所经历的坎坷,并无渲染,也不煽情,往往一带而过,这种谈笑之间的释然,更让人觉得心中酸涩,对先生的敬佩,仿佛变成一种爱。

  于我而言,我自然是无法评价先生的,而关于先生的学术成就更轮不到我来置喙。《序》中读到,刘泽华郑重劝先生不要拒绝作口述史,因为先生“坎坷的一生折射出这社会的面影”。从小处来说,作为一个南开学子,阅读此书让我对南开的校史有了更生动的了解;从大处来说,对于那些历史书中几乎未曾涉及的历史事实,以及那段几乎要被人遗忘的国家的、人民的血泪史,有了更真切的体认。但我认为这本书的最大意义绝不在于“折射社会的面影”,而在于宁先生本人。我们似乎不需要以人去佐证历史,因为人本身就是历史的主体。先生的人格魅力,以及在人生坎坷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使这些平实的文字充满着力量感,不断震撼且感动着我。

  作为一个教书人,先生曾说“文学教学的,必须从始至终认识到文学是捍卫人性的。”“只要人心不死,文学就不会消亡”。在我看来,先生有文心,有着传统“士”的情怀和责任感,始终在捍卫人性,捍卫自己心中的道。“越是灵魂不安的时代,越需要文学的抚慰”,我想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先生这样一个大写的人,需要这本灵魂高贵的书籍。因此,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先生之精神品质。

  除此之外,先生并不以“主角”自居,也不以上帝视角俯视书中出现的各类人物,而是对生命中出现的许多人,无论是帮助过自己的,还是伤害过自己的,都有着一种理解之包容,没有愤世嫉俗,也没有感时伤事,在平淡的叙述之中,藏着人生最深的滋味。

  先生极为尊师重道。接过了文学院的“人文之灯”后,他以“燃灯者”的形象,站立在三尺讲台,推动人文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我热爱我的学院,也热爱学院的许多老师,认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着一种高贵而无私的品质,我想这与先生的传承与践行有着深厚的联系。同时,坦白来说,通过读先生的经历,了解到昔日南开之情况,了解到先生在尊师重道方面的表现。今昔对比之下,我也发现如今南开在尊重老师、尊重学术、尊重学生方面做得并不如以前那么好。如何将这份尊重更好地传承,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高山仰止,对我个人来说,虽不与先生相识,但先生的人格精神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点燃我的“心灵之灯”,让我敢于在遍布坎坷的人生冬夜中,砥砺前行。

  文至尾声,我要感谢我的师父王焱老师,老师对我可谓关怀备至,时刻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不断以身作则指引着我前行。我想,宁先生也正像一位掌着心灵之灯的引路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无形中,帮助了无数个如我一样的人,走过生命四季,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此外,这本书实为真诚佳作,我还是不得不佩服编者(采访者)的功底,书籍呈现出的平和轻快而又踏实厚重的风格,与编者的品性相契合,细细读来,也能在众多板块之中,读出编者的匠心,因此,这本书的出版,当为南开的一大幸事。也希望,这样的书籍,以后多多益善。

  当我毕业后,以“校友”的视角旁观南开,我更能感受到它的珍贵。南开文学院有很多宝藏老师,值得每一个学生去深入挖掘。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听老师的课,做老师的作业,而不了解老师,不学习老师的精神,可乎?所以,诚愿宁先生的精神品质得以传承,诚愿文学院老师们的精神得以传承,以此看来,这类书籍的出版就更具有历史传承意义。

  与其说我身上烙印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毋宁说我身上烙印的是南开精神,它丰富得无法定义,同时又特殊到让人觉得是世间唯一。或许每一个人都会对南开有不同的观感,但我相信,当他们想起南开的时候,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爱南开的”,真诚且隽永,朴素而深情。

  而这种感受,现在想来,也与如先生一般的老师们有关。大学之大,谓大师之大,众多大师的人格共同构筑了南开的人文品格,共同构筑了南开学子的精神品格,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
   第03版:大学社专刊/专访
   第04版:集团产经
   第05版:大学社专刊/广告
   第06版:大学社专刊/寄语
   第07版:大学社专刊/综合
   第08版:大学社专刊/优案推介
   第09版:大学社专刊/广告
   第10版:大学社专刊/社长总编辑荐书
   第11版:大学社专刊/教材建设奖
   第12版:大学社专刊/广告
   第13版:大学社专刊/百强团队
   第14版:精品精荐
   第15版:精品精荐
   第16版:大学社专刊/广告
《飞鸿印雪:大学之道寻踪》启迪中国高等教育
教书人心史照亮人文精神
站在时代高度砥志研思观往知来
筑牢实验室安全意识 强化实验室安全技能
第二次青藏科考重要成果
中国图书商报精品精荐14教书人心史照亮人文精神 2021-12-24 2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