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冰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定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创新。《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一书就是并不多见的专门阐述理论自信的学术著作。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赵智奎撰著。作为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主题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论丛”的品种之一,该书不仅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还在此基础上重点回答了三个重大理论问题:党的理论自信从何而来?理论自信和理论创新之间是何关系?为什么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它们之间如何实现互动?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从何而来?其一,来自于已有百年历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丰富历史经验。作为一个有长期丰富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是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既是学习型政党,也是理论创新型政党。这样的政党,理论自信和理论创新已经与党的建设自身融为一体,融化在党组织的血液中,落实在党员的行动上,成为中国共产党熠熠生辉的理论品格。其二,来自于理论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第二,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是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是产生无比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勇气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正因为有理论自信,才敢于和善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没有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或流于形式、口号;没有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够、底气不足。有了理论自信,就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敢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敢于提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同时,正是由于有了理论自信,在实践中即便发生错误和失误,中国共产党也能敢于和善于利用“纠错机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无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还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都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息息相关。理论自信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反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又促进并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信。
当然,坚定理论自信和坚持理论创新,不是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更不是认为已有的理论成果可以一劳永逸;不可以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睡大觉;也不可以吃老本、停滞理论创新。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也永远在路上,且任重而道远……
诚然,从理论自信到理论创新,再从理论创新到理论自信,继而进行实践创新,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即在伟大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过程。这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前进入到高一级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也是我们党始终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遵循的规律。这也是《理论自信》一书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