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田红媛 采访/整理
自2006年起,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连年刊发“出版集团新年做什么怎么做”专题报道,聚焦各出版集团年度工作重点,以期勾勒当年出版集团乃至出版业的发展态势,受到业界普遍关注。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年,也是三年疫情后第一个抢速发展之年。全国出版集团蓄势发力,抢抓窗口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指标任务,着力推动出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山东出版集团
深度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新突破
■张志华(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年,山东出版集团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转化为集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围绕五个着力点争取新突破。
明确主责主业
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传统主业要想生存下去,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狠下功夫:
狠抓精品书出版,全力打造特色产品生产线,抢抓优质出版资源,提升“山东出版”的美誉度、影响力,打造“鲁版图书”品牌;狠抓畅销书出版,尽快从内容、渠道、人才、管理等角度深入研究和创新营销模式。注重“线上+线下”的运营方式,大力开拓带货达人等外部合作渠道;狠抓融合创新出版,切实强化互联网思维,努力实现将出版单位从单纯的图书出版社转变为具有图书出版特色的综合文化服务平台的根本性转变;狠抓走出去,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同时,突出绿色、稳健要求,推动印刷和贸易板块高效发展。印刷板块积极对接国家和山东省印刷业发展规划,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做大做强印刷主业,拓展延伸产业链,加快多元化发展”为思路,推进印刷产业由图书产品印刷复制,向文化创意产品“制(智)造”和全产业链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集团印刷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加快传统主业融合创新
出版产业的未来一定在新科技的融合创新应用上。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全力发展对整个产业有战略性意义的数字融合创新项目。一是全力打造“山东省融合出版创新创业共同体”,聚焦智慧教育、数字版权、智慧文旅、动漫游戏、数字新文创、互联网内容出海6个融合发展方向。二是实施好“出版产业大脑”项目,通过11项算法模型研发12类专业数据库构建,提供多源数据、智慧辅助决策、业务流程智能化、多场景交互可视化4项服务,构建1个产业指数体系。三是搭建好“智慧校园”教育服务平台,重点通过数据反馈实现个性化内容出版,服务教育全场景应用,赋能“双减”政策有效落地,打造教育产业互联网。四是建设好国家新闻出版署“融合出版内容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同步建设好“山东省数字融合版权交易中心”,加快推进“区块链+版权”的产业融合。五是设立山东数字融合产业发展基金,以山东出版为主导,联合市场化专业基金管理机构,联合设立亿元规模的山东数字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孵化和培育融合出版方向的优质创新项目。六是实施好山东新华智能低碳印刷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是集团印刷业务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龙头项目,也是推进集团印刷板块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列入山东省委宣传部领导督办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七是筹备建设好山东省文化科技融合重点实验室,聚焦文化内容数智化生成、可信传播、虚拟现实呈现和数字安全保障体系4个研究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走出去”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做出山东出版应有的贡献。具体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持续打造“一带一路版贸会”品牌,保持在全国的前列地位。组织“一带一路版贸会”走进法兰克福书展;随时关注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信息,做好活动计划和部署。第二,提升中日韩出版协作共同体的平台作用,深化三国间的人文交流互鉴。第三,创新新形式、新渠道。探索曲阜中华传统文化研学营地的中外青少年交流功能、友城系列等重点图书出版、尼山书屋和山东之窗海外项目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争取两个效益。
多元发展壮大综合实力
经过几年的培育和探索,山东出版集团初步形成了由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贸易和文化资产管理等组成的多元战略布局。下一步要进一步突出文化企业特色,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文化旅游方面,快速壮大山东新铧教育发展集团实力,构建以“中小学生研学、中高端旅游、研学营地运营”为主体的三大业务板块,抓住今年文旅触底反弹的有利时机,努力实现高速增长,使之成为今年集团发展的新亮点、大亮点。文化金融方面,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方式,优化股债投资配置,尤其是在融资租赁、专项基金两方面提高市场化、专业化水平。继续做好齐鲁汇鑫投资中文投基金二期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子公司、子基金的设立。文化贸易方面,印刷物资公司把防范经营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华印务总公司坚持“绿色印刷”“智能印刷”的发展方向,将德州分公司打造成全国绿色印刷示范基地,打响山东新华印务品牌。文化资产管理运营方面,稳妥推进泰安碧霞湖岱银项目、枣庄万阅文化广场等重点项目。
加强党的领导
山东出版集团各级党组织始终把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突出问题导向,层层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集团党的建设。切实抓好理论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集团各级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二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两个效益统一原则不动摇。始终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严格实施“三审三校”责任制、重点选题申报审批等制度,严格出版质量管理,特别是中小学教辅的出版质量管理,凡因编校质量问题被中宣部通报的,一律取消该单位的评先述优资格,并对相关人员依规处罚。三是坚定不移地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建立和完善意识形态风险排查和治理预案,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定动作”进一步作出细致要求。同时开展“起底式”排查,围绕出版主业、“两微一端”、教育培训、历史遗留问题等梳理风险隐患。
黑龙江出版集团
构建龙江出版创新发展新格局
■曲柏龙(黑龙江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黑龙江出版集团将2023年定义为“高质量发展深化年、新发展格局建设年、规范化管理提升年”。新的一年,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聚焦高质量发展、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多媒介融合发展,全力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
聚焦主责主业,做优做强龙江出版
黑龙江集团将深入实施振兴龙江出版规划,全力推动传统出版向精品出版、按需出版和融合出版转变,重塑龙江出版形象。围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主线,依托龙江文化资源禀赋,聚焦主题出版,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龙版精品力作。推行领导包联和社长挂帅机制,集结出版工作中坚力量,发挥编辑委员会内外部专家优势,大力开发原创畅销图书,推动出版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探索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有计划分类开发电子图书、网络读物、有声读物等数字出版产品,推动构建重点项目带动、全面协调推进的出版融合发展新模式。
深化改革创新,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推进改革创新,加快构建黑龙江出版集团印刷、发行和新媒体板块转型发展新格局。在印刷业务板块,着力推进印刷板块管理升级、质量升级、设备升级,向数字化、智能化及按需印刷转型,全方位探索创新,深化拓展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探索走出一条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之路。在发行业务板块,积极应对图书发行渠道新变局,深化新华书店门店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书店形象、业态、营销、服务再优化再升级,打造全品类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新格局;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主题和文化热点,结合龙江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创新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助力营造浓厚书香氛围。在新媒体业务板块,聚焦媒体深度融合,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强化新技术应用,积极建设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传播体系,全力构建线上与线下、功能与服务互补的数字生态服务新格局。
增强“五项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聚焦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五项能力”建设,持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加强“三会一层”规范运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精品出版、新华书店升级改造、印刷设备升级改造、出版大厦等募投项目建设,强化市值管理,加快资本与业务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断拓宽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发挥“产业+资本”孵化带动作用,积蓄创新发展动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三化管理”,提升管理质效
黑龙江出版集团将组织开展“规范化管理提升年”活动,深入实施精细化、信息化、集约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质效。
着力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强化制度执行,健全落实机制,持续提升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严控成本费用支出,强化房产运营管理,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工程预结算审核管理,创新绩效考核机制。
着力在信息化管理上下功夫,大力推进集团各领域、各板块信息化建设,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房产管理、出版单位“进销存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信息化管理助推精细化管控,不断提升集团决策效率和管控能力。
着力在集约化管理上下功夫,集聚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优势,统筹推进全集团的数字出版业务、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等业务集约化发展,进一步整合集团各公司在组织结构优化、产业链分工和避免同质化业务等方面的效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黑龙江出版集团将牢记出版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守正创新、笃行不怠,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全力推动集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攀新高峰,不断开创集团改革发展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提升津版图书品牌创新力影响力
■班 峰(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2023年,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加大内容形式创新,聚焦五方面重点任务:推动主业提质增效,加速出版融合,开展全版权运营,强化转型升级,振兴发行板块。
推动出版主业提质增效
持续发力,继续抓好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一二三五十”工程。加大重点主题出版项目扶持力度。统筹规划中长期重大主题出版项目,以重点选题为基础形成年度主题出版重点项目库,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对优秀原创出版项目的奖励扶持力度。做好“阅读天津”系列丛书第一辑《津渡》的营销推广,做好第二辑《群星》的出版工作,规划好后续《烟火》《守望》的出版计划,全方位、多场景讲好天津故事。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积极布局网络文学板块建设。聚合上下游优质资源建设“百花谷网络文学基地”,积极申办新刊《网络文学评论》,提高传统出版在网络文学领域的影响力。扎实开展亚洲经典互译项目工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做好第一批中老(挝)互译图书成果的宣传营销。发挥好作为中蒙互译项目主承办单位的作用,完成好第一批10种图书的翻译出版工作。积极争取中沙、中阿互译项目落户本集团。积极组织出版外贸公司和津版国际公司继续加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文版以及津版图书的海外推广力度。
实现数字化内容生产和营销双轮驱动
高质量完成“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建设。重点加大数字版权、电竞游戏、网络文学、智慧教育等领域招商工作力度,努力培育数字融合出版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依托各出版单位丰富的内容资源,创新形式,深挖有声资源。打造一批内容形式创新、社会影响大的精品有声读物项目。继续落实集团与喜马拉雅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声矩阵。与央广“云听”合作建设“‘党的二十大’智慧学习平台”项目。围绕“我‘听’党的二十大”主题活动,打造主题出版宣讲精品。布局网络游戏电竞板块。拓展“游戏+教育”“游戏+影视”“游戏+体育”“游戏+出版”新业态。
全面完善集团对外宣传矩阵多平台、多垂类的布局。以“书+主持人”模式打造新兴文化代言人,以“内容+销售”模式拓宽自有线上营销渠道。创新杨柳青年画等非遗文创类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模式。推动“非遗进校园”,并延伸到“非遗进商业综合体”“非遗进书店”,加强与学习强国、非遗星球等平台合作。完成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数字化项目和预防性保护工程。为博物馆陈列、文保安全和空间展示提升打下基础,搭建藏品数字化图像数据利用平台。积极搭建数字出版生产平台。建设集团统一的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建立新媒体内容生产管理流程。
探索开展全版权运营
依托天津市版权协会,积极筹建自主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以“区块链+版权”的形式提供一体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版权登记代理、数字版权存证、侵权取证以及数字版权运营等版权公共服务,开展数字版权藏品和知识产权商城业务等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完成区块链版权认证小程序的上线应用。建设版权服务站,通过区块链版权登记、版权经理人培训、侵权监测、代理维权等实现版权服务的经济效益。加快实施进口图书样本库项目。深入数字藏品版权开发。有针对性、差异化地开发数字藏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输出成果并形成经济效益。征集更多有价值的IP进行成果转化,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大赛品牌。
向教育全产业链服务商转型
着力探索拓展教师培训业务,逐步培育形成教师培训服务业务新板块。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应用新场景,开发拓展素质教育新资源,扩大“天教智云”数字教育平台的影响力和应用范围,推动平台数字课程教学和纸笔互联智慧作业等产品在试点落地的基础上实现市场化销售。推动研学、课后服务项目全面拓展,打造“精品课程”,培育“实训基地”。持续推进构建职教、幼教、美育教育板块建设,挖掘教育产业新的增长点。
提高服务全民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发挥国有发行部门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力做好党的创新理论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的发行工作。深挖百花品牌价值和作家资源,集全集团之力办好第20届百花文学奖及第三届“百花文艺周”。通过举办高品质的线上线下活动,营造书香浓郁的天津文化氛围。做好市区200家城市书吧阅读新空间的运营和管理。扩大地铁图书漂流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推进图书大厦业态调整、升级改造。强化“内山书店”品牌建设,通过市场融资手段将内山书店不断做优做强做大。进一步扩大“津读书苑”影响力。(下转第7版) (上接第6版)
辽宁出版集团
守正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东平(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辽宁出版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深刻把握好集团发展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进“双效统一”,抢抓“十四五”后三年重要窗口期,切实推动集团经营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定把牢正确发展方向
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五个牢牢把握”重要要求,做到学思践悟、融会贯通,确保贯彻落实工作与集团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指导实践,保证企业发展正确方向。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固稳,聚焦出版主业不偏离,结合主业规划多元产业,制定与集团“十四五”规划密切衔接,落实全省战略、凸显集团特色、立足产业定位、符合发展要求的战略规划,全力以赴抓好“加强党的建设”“做强做优出版主业”“巩固开拓教育产业”等9个方面重点任务,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施工图”。
坚持挺拔出版主责主业
坚持“党管出版”原则,加强出版上游拉动力,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内容产出机制,吸纳大家名作,聚拢新人新作,着力增强选题策划力,扩大资源集聚力,提高出版原创力,不断优化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产品布局结构。充分发挥主题出版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和把关能力,围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弘扬时代精神做好重点选题规划,高质量推进国家出版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辽宁省委2023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入列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重大融合出版工程,精心打造《人民心》《石榴花开》《英雄回家》等一批主题出版精品。持续抓好出版品牌建设,作好重点出版三年规划,全力谋划储备重大项目,不断提高图书的重印再版率,推出一批双效俱佳的品牌书、常销书、畅销书。以加强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为重要着力点,积极服务辽宁地方文化建设,加快推出《百年党史中的红色辽宁》《国之大者》等重点选题项目。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进一步遵循和把握出版产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坚持心无旁骛聚焦主业发展不偏离,以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等“一利五率”关键指标为标尺,坚持集约化运作、协同化经营,在保持产业链条整体稳定的基础上,将有效投资进一步向优秀内容、优质项目、优势产业聚焦。要以出版为牵引推动编印发供传统产业链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印刷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印制质量水平,拓展高端印刷、智能印刷市场。充分发挥教育出版“压舱石”作用,协同推出原创精品,做好教材教辅审定、征订工作,积极推动市场教辅、省外上目教辅及课外读物的市场开拓,稳步提高集团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大学生双创等教育产业项目尽快落地见效。不断巩固加强线下实体书店渠道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北方图书城连锁体系经营优化,稳步推进校园书店布局,提高辽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与全省各市县新华书店共同成立的60家合资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中盘配送能力,夯实党政出版物发行主渠道地位,加大与馆配、邮政等业务拓展与合作,巩固扩大省外市场。
提速融合发展效益转化
将融合出版作为集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扎实推进融出版、融资产、融管理、融发行、融团队“五融”战略和56条数字化转型措施,全面提升数字化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数字出版内容策划和加工能力、线上渠道发行能力、全媒体运营能力,加快实现效益转化。要抓牢抓实重点项目,培育好AI实时动画与影像生产平台、“专职委员在线”平台等数字化平台,提高电子书、有声书、视频、AR/VR、数字阅读、知识服务等多形态数字化产品质量,加强自有电商平台建设,持续扩大图书电商销售。要加强版权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持续做优国家级版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运营,巩固构建以版权、知识产权为核心,向文化、科技等领域发散式拓展的产业新生态。
持续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积极优化具有出版产业特色的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切实履行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职责,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实施办法和决策事项清单》,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贯穿企业治理、内容生产等各领域各环节。完善人才发展战略,提升科学选人用人能力水平,强化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联动机制,深化推进经营单位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做到真奖真罚、拉开差距。科学划分集团和二级公司权责边界,充分调动各经营主体自主性、积极性,进一步激发经营发展的内生动力。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稳字当头,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张 炜(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年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的工作思路是: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省委省政府“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要求融入具体工作中。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集约化能力,夯实出版主业,通过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统筹安全与发展,本着重安全、促发展的原则,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不断增强集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集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聚力主业做强做实
强化内控管理,为主业发展持续赋能。导向管理坚持底线思维。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始终作为抓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不断完善和严格落实出版全过程管理机制,筑牢出版底线。考核管理侧重科学引导。持续优化考核体系,针对总部和二级公司的具体特点,科学设定符合实际的考核指标。围绕“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健全企业法治合规工作体系,各公司、各部门都要提高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在防范化解法律风险上出实招、见实效。队伍建设强化选拔培养。坚持人才就是第一资源,持续在“选配”和“培养”上下功夫,确保干部队伍新老更替有序推进。
注重自主产品开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坚持精品出版战略不动摇,大力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策划出版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策划出版一批能够传之久远的学术扛鼎之作;加大自主市场化产品研发的力度,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倾注力量、加强沟通,妥善解决教材经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好新一轮教材选用工作。在维护好常规教辅产品市场的同时,围绕“德、智、体、美、劳”教育目标和教师、学生、家长实际需求,延伸拓展新的教辅产品体系,构建符合集团发展实际的新的教材教辅经营格局。
不断提高发行能力,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好西北出版物物流配送基地的聚集效应,全力保障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积极探索其他业务。抓好政治理论读物发行工作,提前谋划,做好服务,保障需要。加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行渠道建设,提高服务中小学生和广大读者的能力。组织开展具有新华出版传媒特色的全民阅读活动,助力书香陕西建设。
重安全、促发展
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安全是底线,发展是最终目的。
高度警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风险的叠加性和传导性,提高防范风险的前瞻性、系统性,增强处置风险的精准性、有效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紧盯疫情发展新形势新情况,按照保健康的要求做好预警应急准备,保障干部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完善相关制度,针对春秋两季教材教辅发行等全年重大经营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助推转型升级达到新高度
加快推进数字传媒业务发展。尽快明确陕西融创数字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主营业务,加快组建业务团队,稳步开展工作。
壮大文化贸易产业。规范实业公司经营,激发文化公司活力,引领和促进文化贸易产业发展,形成与物资公司相互支持、有效配合的经营格局。
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加快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立体化物流基地项目建设,适时引入一家全国影响大、实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精选与新华书店相匹配的优质产品,通过市场化手段运营,构建电商、物流基地、市县卖场三位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逐步探索文创艺术业务。依托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文物资源,发展具有集团特色的文创产品体系,同时,探索引进深圳雅昌高档复制艺术品,为新华书店扩容赋能。
四抓手深化融合发展
通过整合业务推进融合发展。重点针对销售征订系统板块割裂、系统不优,集团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和短板,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加快在构建覆盖面广、运转高效、支撑有效的销售征订系统上下功夫、出实招。要结合出版、发行、物资供应等各板块业务管理的实际,站在全集团高度制定出台加强业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既能统筹协调各业务板块高质量发展,又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持续有效推动主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财务集约化管控推进融合发展。针对管理短板,摸清库存、应收账款等问题,防范化解潜在的财务管理风险。建规立制,搭建符合集团管控实际的网上财务信息系统平台,强化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程度。统筹协调、上下联动,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尝试资本运营,不断提升集团财务管理集约化水平。
通过重大项目推进融合发展。在建项目要高质量实施、高质量交付,待建项目要借鉴经验、加速推进,现代物流、文创产业项目尽快策划论证,利用出版内容资源、新华渠道资源、陕西文物资源和国内优秀文创企业的优势资源,创建具有集团特色的现代物流及文创产业体系,为多元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今年要抓好已论证审批项目的推进落实。
通过转型升级推进融合发展。在稳定传统主业前提下,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路径,通过资源赋能、数字赋能、资本赋能、渠道赋能、团队赋能。首先在数字传媒、文化贸易方面实现突破,条件成熟后,再向电商物流、文创艺术方面推进。努力实现以系统产品开发向市场与系统产品同步开发双轮驱动;以单一图书出版向全媒体产品开发;由单一提供图书产品向图书产品、文创产品一并提供;由单纯实体经营向实体经营、资本运营齐头并进四大转型,从而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成为陕西最强、西部领先的文化产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