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递美好出版生活的一个缩影

  ■汪耀华(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图书广告,是图书出版发行机构为了向大众展示出版业绩、出版节庆、书展书市、机构形象、人事变动而通过支付费用(或者是置换等)在媒体发布的相关广告,传递出版信息,以告知读者关注或者引发购买行为。图书广告既是出版成果的直观体现,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伴随着时光的变迁而载入出版史、广告史,传递美好出版生活的一个缩影。

  新时期上海图书广告的发布,比较集中的是从《上海出版工作》(上海市出版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自1979年开始编印的内刊,1980年开始在封底刊发出版广告。这些广告,开启了上海图书广告的样式,并未标价收费)、《书讯报》(由上海新华书店1981年出版的书业信息报纸,后来直属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百家出版社,初始为《书讯》,后改名《读者导报》)、《文汇读书周报》(1985年由文汇报社创办的专业报纸)等。1998年,上海新华书店、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出版的《上海新书目》更名为《上海新书报》,开始从书目征订向图书广告的发布方向发展。历年的《中国出版年鉴》《中国图书商报》也都有刊发上海图书广告。伴随着上海书展从2004年开始,《上海书展会刊》由上海书展办公室组编,每年发布上海的重点图书广告……这些,基本涵盖了上海图书广告的发布历程。

  把这些年、这些图书广告集中选编成书出版,大致可以看出上海出版机构的一个基本面、上海出版的图书走势乃至热点,也是广告文字、图案等画面、色彩变迁的一个“缩影”。书业媒体“广告人” 那时锲而不舍地盯着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乃至总编室同事,为了报社等的收益而年复一年地“拉”广告,也因为社长们的慷慨支持而共同为出版业的发展留下了一份史料。

  1980年开始发布的上海图书广告,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会发现下列一些变化:从免费、友情、置换到配合年度书展、书市、订货会的预算制排片;从书目、书单到主题、专题书目,形象展示;从黑白版面开始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套红、套色广告;从单一载体到既有侧重又需“平衡”上海及北京的行业媒体;出版社何时在何媒体刊发什么内容的广告,基本上都是社长“一支笔”。现在回看这些年的图书广告,其实也可发现那些社长的身影。比较而言,一些新书多、畅销书多、获奖书多、营销活动多、影响力大的出版社投入广告也会多些,如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当然也要看在任社长的“手势”)。通常,一些出版社也会在整个年度发布一两个广告,以显现业绩或表示对媒体的支持。

  行业媒体“拉广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方面的人脉、关系的积累以及在行业中的知晓度等。我因为长期的经历和努力,无论是在《上海新书报》《中外书摘》还是上海书展会刊,都依赖着王雪明、姚芳芳、黄文青、朱群英等同事的不懈努力,基本上都能完成在职期间的广告业务,既提供了生存基础,也为上海图书广告的演变发展作出了贡献。

  这次为编纂《上海图书广告选本(1980-2021)》(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重新翻阅这些记载着我等同事往年的业绩,常常有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品牌金案
   第04版:年度好书/广告
   第05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06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本期关注
   第0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本期关注
   第08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行情报告
   第09版:奇迹童书大赏
   第10版:奇迹童书大赏
   第11版:出版/编客会精编
   第12版:出版/编客会精编
   第13版:公益广告
   第14版:中外交流
   第15版:中外交流
   第16版:综合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0版:业者论坛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传递美好出版生活的一个缩影
商务印书馆“新春绽放”活动不断
公 示
走近“京城规划第一人”朱启钤
基于“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图书销售榜
广告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综合16传递美好出版生活的一个缩影 2024-02-23 2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