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作家专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唐姝菲. “情感考古”照见文化根脉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7-18(0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敬泽谈经典阅读
“情感考古”照见文化根脉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唐姝菲

  7月8日下午,“名家谈经典阅读”系列讲座第三讲在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举办。该系列活动由国家开放大学和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联合主办,本场活动主题为“经典阅读与文化根脉”,特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担任主讲嘉宾。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宋强主持活动。

  李敬泽以“情感考古”为独特切入点,深入阐释经典阅读与文化根脉的关联。他指出,中国文明的抒情传统与史传传统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脉络,这种脉络并非仅存于文学史,更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在古人的情感表达中照见自身,完成情感的共鸣与传承。寻常百姓教育孩子,会脱口而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逢年过节思念亲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会自然涌上心头。相比之下,西方传统中的普通人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外国小说里也鲜少描写普通人在生活中想起古人诗句的场景。但中国人不同,诗歌就是我们表达日常情感的“通用语”,是面对生活时最自然的共鸣方式。

  李敬泽以“春风”和“月亮”为例展开“情感考古”。他谈到,“春风”作为精神状态、生命愉悦状态的象征,最早可追溯至《论语》中孔子与弟子论志的记载,曾皙言其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对此表示认同,感叹“吾与点也”。从这儿开始,“春风”就有了方向——它代表一种从容、自在、舒展的精神状态和生命状态。不管做什么,我们心里都应该有这份“春风”,那意味着我们生命中一种从容、自在、舒展的精神状态、生命状态、情感状态。

  而“月亮”从早期典籍中作为客观现象的陈述,到《诗经・陈风・月出》中成为情感与审美的对象、寄托情思的象征。“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这首诗以满怀惊叹的笔触,将明月升起与美人出现相联系,让月亮从此与人类的情思紧密相连,成为一个寄托情思的地方。

  此后,历代诗人不断丰富着月亮的情感内涵。屈原在《天问》中虽未将月亮作为审美对象,但其追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为月亮增添了思辨色彩;宋玉在《神女赋》中化用《月出》的意境,延续了对月亮与情感关联的探索;汉代“嫦娥奔月”的神话,搭建起我们关于月亮的情感的结构,月亮成为情感的中介,联结着人间的牵挂。到了唐代,月亮的情感结构愈发完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围绕月亮展现了丰富绚烂的情感;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月亮成为连接广阔空间中人们情感的纽带;李白笔下的月亮气势恢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尽显盛唐气象;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回荡着历代诗人的声音,将对月亮的情感推向新的高度。

  李敬泽强调,这些情感的形成是一代又一代诗人发现、创造和积累的过程,让生命与情感愈发丰富,这正是文脉延续的过程。时至今日,我们的血脉中始终回荡着无数诗人的声音。正是他们,让我们拥有了如此美好的汉语,也让我们习得这般丰富、细腻、富于活力的情感——这些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宽阔、丰富与值得的情感,皆源自他们的发现、书写与积累。情感需要教育,我们每个人都从这伟大的传统中领受着属于我们的情感教育,而这,便是经典阅读与文化根脉的深层关联,正是文化根脉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所在。

  在互动环节,有听众问及听书与纸质阅读的差异。李敬泽表示,自己也会在闲暇或通勤时以播客为背景音,但听与看却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和过程:阅读时人会更专注,很难一边看书一边东张西望;而听书则比较随意,往往是耳机里放着,人还在处理其他事情,很容易分心,甚至听着听着就忘了内容。他认为不必为此烦恼,听总比不听好,但同时也强调,阅读在人类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最不可放弃的价值在于对专注力的基本培养。一行行读下去,从第一页看到第五十页、第五百页,能让人在理解复杂、困难的内容时保持连贯的思考和感受,这是一个非常专注的过程。人类即便未来不再读纸质书,也绝对需要葆有这样的专注力,读书让你有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专注力。所以他坦言自己每天都会安排阅读任务,且倾向于读艰难、不好理解、复杂的理论、哲学、学术类书籍。

  另有听众询问技术与传统文化如何平衡,以及数字技术如何更好地赋能传统文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李敬泽表示,当下年轻人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无论有形还是无形,其实都相当充分,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相关教育,可能是现有几代人中受熏陶最充分的一批。对于技术,他认为不必过于焦虑。人类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巨大变革,从甲骨到简牍再到纸,每次变化在当时都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如今的技术迭代也是如此。但他主张家里还是要保留几本纸质书,那份触感与温度,是独特的阅读体验。

  宋强在总结时表示,李敬泽以广博的阅读视野、深邃的思想洞察和独特的文学表达,为大家揭示了经典阅读与文化根脉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典阅读不仅是精神享受,更是文化传承与责任担当,愿大家在经典阅读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新视野/论坛精粹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作家专访
   第05版:江苏书展专版
   第06版:分销新视野/金牌经理
   第07版:分销新视野/营销金案
   第08版:出版报道
   第09版:奇迹童书大赏
   第10版:奇迹童书大赏
   第11版:出版报道
   第12版:传媒新媒
   第13版:世界出版
   第14版:世界出版
   第15版:资讯
   第16版:精品精荐
   第17版:精品精荐
   第18版:精品精荐
   第19版:精品精荐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言之有序:让语言表达成为每个人的核心能力
“情感考古”照见文化根脉
温柔和温暖的倾诉——读吉建芳散文集《我对面的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作家专访04“情感考古”照见文化根脉 2025-07-18 2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