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 莹:多维破圈 让读者感受“被重视”的温暖
人物信息 胥莹(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白城市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工作感言 守正方能创新,贴近读者需求的每一处细节调整,都是书店焕发新生的密码。
管理心得 多维“破圈”能让书店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相互成就。
把稳教材“根基”,筑牢主业创新突围。2022年9月,胥莹接过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白城市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的接力棒。凭借20余年深耕书店行业的经验与魄力,她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书店从传统图书卖场向“文化生活空间”转型。2024年恰逢教材改版年,这对各地新华书店而言既是挑战也是考验。为确保集团教材品种不被转版,胥莹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亲自带队走访各中小学,每周召开专题会议汇总学校需求变化,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教材调整动态,同时向下统筹发行团队做好备货计划。在开学时间提前、教材供应紧张的双重压力下,实现了“教材运抵12小时内发放至学生手中”,不仅保障了全市师生的用书需求,更超额完成了教辅发行任务。
教材发行是书店的立身之本,而一般图书销售则考验着经营者的创新能力。胥莹深知,传统的陈列售卖模式已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她提出“图书+场景”的销售理念,在门店设置“白城本土作家专区”“亲子阅读角”“经典名著推荐墙”,并根据读者反馈每月更新陈列主题。这些看似细微的调整,让书店的图书销售额稳步提升,更让读者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
从“旧空间”到“新地标”,书店全员参与的门店革新。2023年7月,白城市新华书店启动门店升级改造工程。与常规装修不同,胥莹做出了一个创新决定:让全体员工参与到设计环节中。“员工每天与读者打交道,最清楚大家需要什么。”她组织了多场头脑风暴会议,收集一线员工的建议——设置便捷取书通道、增加亲子互动区、在阅读区多放几盆绿植等建议,最终纷纷转化为门店改造的具体方案。白城市新华书店“华丽”转型后,成为集购买、阅读、饮品、打卡、休闲于一体的全新型书店,通过增加电教,文化用品,家用电器,床上用品,咖啡饮品,小食等一系列项目实现多元经营,目前经营状况良好,2024年多元销售达133万余元,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据胥莹透露,升级后的门店客流量明显回流,昔日的“图书仓库”真正变成了市民愿意常来的文化客厅。
从“卖图书”到“做文化”,多元活动引流的立体布局。“书店不只是卖书的地方,更应该是传播文化的平台。”胥莹始终坚持这一理念。此外,她带领团队策划了52场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构建起“全民阅读+研学体验+公益服务”的立体生态。2024年,白城市新华书店积极投身全民阅读推广事业,与2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携手合作28次,还成功与2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团体缔结友好合作关系,有效为书店引入流量2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针对社会热点,胥莹总能快速响应:河北邯郸校园霸凌事件引发关注后,她第一时间请示吉林省店领导,联合洮北区区委宣传部、共青团等部门推出“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展”,通过图书推荐、法律讲座、心理辅导等形式,让书店成为传递正能量的阵地。她牵头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3年免费为白城市返家乡大学生提供实践岗位10个,让有才华和青春活力的大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利用抖音短视频宣传带动线上更多人关注新华书店,不到1个月,增加书店抖音粉丝量1000多人,点赞量破1.2万,提升了书店人气和关注度。
研学活动是胥莹挖掘的另一增长点。她精心设计了“小小售书员”“新华手作小课堂”等体验项目。2025年,她实地探查研学路线,策划了三期主题鲜明的室外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赴内蒙古突泉县红色教育基地厚植爱国情怀;联合乾安国家湿地公园打造自然课堂,在生态观测与环保手作中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携手内蒙古兴安盟伊利乳业生产基地与职业技术学院开辟产教融合路线,让学生近距离体验现代工业流程与职业技能实践。三次室外研学活动共招募99人,满意度达100%,成功将书店服务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张绮月 采写/整理)
王 蕾:依数据制定发行策略 图书销量增1成
人物信息 王蕾(河北邯郸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北大街分公司经理(邯郸书城))
工作感言 扎根邯郸文化沃土,以书为媒连接心灵。每一次用心服务、创新探索,都是为点亮城市精神坐标,守护一方阅读绿洲。
管理心得 核心在于携手同行,凝聚共识拓前路,搭台铺路助成长,精进求变强根基。与团队共绘蓝图,让新华活力与价值共生。
作为邯郸书城经理,王蕾不仅积极参与行业活动,还带领书城连续获得了2022、2023年第四、五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系列活动中的“百佳阅读推广单位”;在“2022~2023年度书业非书品经营推展”活动中,荣膺金牌团队在2022年获得由河北省出版物发行业协会颁发的河北出版发行战线优秀阅读推广人,以及“最具营销影响力书店”等多项荣誉,显著提升了邯郸市新华书店的品牌影响力。
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为营销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024年,王蕾带领团队实现了销售码洋和实洋的双增长,超额完成了任务指标。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数字化转型举措。王蕾告诉记者,通过数据分析制定发行策略,实现邯郸书城图书销量增长约10%。在图书销售方面,邯郸书城制定了详细的台账管理,确保重点图书的供应和库存的准确性,完成多项重点图书的发行和销售工作。新华优选商城的线上销售占比显著提升,成为邯郸书城数字化转型的另一重要成果。王蕾还在邯郸书城落实分销政策,通过业绩排名激励员工,促进导购任务的完成。同时,完善出库管理流程,强化客户档案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商户管理方面,2024年邯郸书城实现租金全额收缴,并有效控制了水电费用的收取。“尽管商户销售有所下降,但通过积极调整策略,努力提升了商户的经营效益。”王蕾补充道。此外,邯郸书城与多家新合作伙伴建立联系,进一步丰富书城业态,拓展发行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客户满意度。
创新活动形式,推广全民阅读。王蕾积极推广全民阅读,2024年围绕文化传播与读者互动,策划并落地了贯穿全年的多元化主题活动。一是开年迎新与文化传承:年初以“新岁启封·同跨新年”主题书店与“文化年货节”启幕;二月结合“开卷迎春·书式阅冬”主题及“元宵喜乐会”营造节日氛围。二是春日阅读与主题深化:三月“书写春日”主题活动融合雷锋日、女神节及开学季,并确立年度主题“我能觉知我的无知和未知”;4·23世界读书日以“读书漫步·阅遍春光”为主题,配套儿童“宝贝12天阅读计划”及科奇·保罗作家分享会,同步完成楼层分类牌与文创区焕新。三是童趣节日与传统体验:六月“与你童乐”儿童节主题书展配合纸飞机活动与线上许愿;端午节推出“端午雅集,书韵悠悠”非遗艾草挂饰与香包手作体验;毕业季主题展及四楼非遗体验区同期设立。四是夏日活力与创意互动:七月创新打造“知识一夏·阅市集”出版社联展;八月“书香暑假·阅读一夏”惠民书市、书城音乐会等丰富暑期生活。五是开学季与周年庆典:九月聚焦“秋季文具节”吸引学生群体;十月举办“阅读畅想季”十一周年店庆,同时启动“啡页书咖”项目并推出“正在播放秋天”特色图书展。六是年末创意与氛围营造:十一月持续助力“知了科学”“一日研学”及“啡页书咖”宣传;十二月打造一楼二楼“卡夫卡”及历史刷边书展览、三楼“哈利·波特”沉浸展区,策划“章显邯郸”大型集章活动(98枚印章),并筹备书城与串城街水吧跨年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书城创新推出的“特色集章”活动与“开学季”营销,实现销售码洋突破204万。拓展销售渠道、新增非遗文化活动是2024年营销亮点和创新点。王蕾实施了包含木版年画、剪纸、陶艺、花艺、水吧等在内的“门店五大创新项目”,在这些新项目拉动下,门店客流量显著提升。
在王蕾看来,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让新华活力与价值共生,是他与团队不断努力的动力。
(伊 璐 采写/整理)
宋海琼:发挥优势 合理布局 推动书店向文化运营商转型
人物信息 宋海琼(贵州黔南州新华书店龙里县分公司负责人)
工作感言 新华书店的文化底色是独特优势,将书店打造成为“文化驿站”,进社区、学校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根据读者需求调整货架、展台,持续提升硬件、软件服务。。
管理心得 面对任何复杂繁琐的工作任务时都要深入思考、分析、策划,制定出详细且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2022年,宋海琼升任龙里县新华书店负责人。十余年与图书和读者打交道的经验,也让宋海琼对当下书店面临的生存压力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她的带领下,龙里县新华书店持续丰富书店的阅读体验,开展更多文化阅读活动增加人气,还加强线上推广,利用美团外卖等多渠道开展销售。
主动出击,合理开展人员规划。今年上半年,龙里县新华书店在党政读物发行工作中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发展的不利局面,宋海琼一是主动与当地宣传部紧密对接,积极沟通对接需求。二是合理安排书店员工,分工到人。她每日跟进员工对接进度,及时提供指导与支持,确保每一本读物都能及时、准确地送到客户手中。在春季教材教辅发行中,为确保“课前到书”,她提前谋划了工作安排。但开学当天凌晨突然到货1000多件教材,且必须当天发至各学校。时间紧迫,她立刻组织全体员工连夜行动,清点、核对、装车、送书,分工协作推进教材发行,最终实现了教材的准时送达,保障了开学季的教学需求。宋海琼坦言:“这场硬仗,靠的是团队拧成一股绳的拼劲,也让我们更明白,‘课前到书’不仅是承诺,更是扛在肩上的责任。”
推动门店转型,构建区域文化阵地。当下,实体书店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在宋海琼看来,一方面数字化浪潮汹涌,线上购书平台与数字阅读的普及,让读者获取书籍和知识的途径更多元,实体书店客流量减少,同行竞争也愈发激烈,电商平台大打价格战,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书店内部运营成本不断攀升,房租、人力、库存管理费用逐年增加,而图书毛利率相对较低,经营负担沉重。面对这些困境,书店改变势在必行。宋海琼带领团队,对龙里县新华书店的经营进行了重新布局。门店除开展图书销售外,还引进了多元经营项目,不仅增加了咖啡饮品区、茶艺区、文具销售区,还引进了当地非遗文化产品“平坡苗画”进行展销。她强调,新华书店作为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将极具地域风情与民族特色的当地非遗文化产品引入店内,是新华书店做好文化传承和传播平台的重要举措,也为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体验。
作为地方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新华书店的转型既要守住“文化根脉”,也要主动破局,核心是要从“卖书”转向“做文化”。宋海琼表示,一方面,扎根本地,把书店变成龙里文化的“展示厅”,可以引入黔版图书和本地作者、作品专区等,让书店成为串联地方文化的纽带;另一方面,线上建社群做读书会、线下进社区、校园开展流动书展。同时,针对学生、老人等群体,开展定制化服务。宋海琼强调:“转型不是抛弃传统,而是让老品牌在新时代的文化需求里找到新坐标。”
“书店+文化活动”推动双效提升。“在全民阅读的大势下,新华书店既是书香传递的‘主阵地’,更是文化惠民的‘连心桥’。”在宋海琼的带领下,龙里县新华书店扎根龙里本土,通过策划亲子阅读、乡土文化分享等“家文化”活动,让阅读走进家庭、融入生活,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龙里县文旅局、县文联、县妇联、县图书馆、县融媒体等携手,推出乡村阅读振兴计划、打造传统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景区书香项目、构建成人深度阅读培育体系。宋海琼说:“这种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服务,既提升了群众的阅读获得感(社会效益),也通过人气聚集带动了经营活力(经济效益),实现双效提升。”
谈及未来的规划,宋海琼表示,将持续创新,挖掘本地文化,策划特色活动,强化与读者互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实体书店要变成连接人与书、人与文化的纽带,不能和线上拼低价,而要将线下的独特优势做深做透,找到自身在本地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宋海琼补充道。(焦 翊 采写/整理)
王 菲:打造阅读推广平台 为品牌注入活力
人物信息 王菲(银川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书香苑店经理)
工作感言 文化服务要以读者需求为核心,搭建文学与大众的桥梁,让文字照亮生活,让志愿服务真正触达人心;通过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作家、读者、书店的共赢。
管理心得 作为管理者,要当好“搭台者”,明确方向、激发团队、善用数据。坚持深耕内容、创新形式,让每一份热爱都有回响。
自2018年担任采购部副经理,王菲开始负责银川新华书店阅读推广及志愿者服务工作;2022年银川新华书店成立运营发展中心,她先后担任副经理、经理,全面投入银川新华书店的活动运营、阅读推广和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在一次次实践中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满满的荣誉。从300场活动到60万次传播,每一步都是“书香社会”的生动实践;策划组织的文学照亮生活“大家谈”文学公益系列讲座荣获首届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新华品牌强企案例”,入选银川市委宣传部重点扶持文艺项目。
近年来,宁夏的文艺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得极为火热,王菲作为新华书店的相关从业者,积极调动行业优势,创新服务方式。在她看来,文艺志愿服务是国有书店的责任担当。让文化活动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这是新华书店的初心所在。她带领团队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和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整合、联动了大量社会资源,与宁夏文联、宁夏人民出版社、银川市文联等单位达成深度合作,协同组织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使宁夏文艺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出全面化、立体化、精准化、深耕化的风貌。2022年加入宁夏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大队后,她共组织协调与宁夏文联合作的志愿者服务项目5个,录制投放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小视频156部,累计服务时长超2218小时。
全方位打造阅读推广平台,激发读者兴趣。银川市新华书店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项目,使读者线上线下都能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聆听作家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和阅读水平,也为银川市新华书店提升品牌影响力带来了积极成效。目前线上线下阅读推广项目的累计转发观看人次已超过60万次。
注重宁夏本土文艺作品推广,共享文学魅力。王菲注重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内容的时效性和话题性,在她的组织策划下,一大批宁夏本地文学作品通过文学照亮生活“大家谈”公益讲座、“阅享宁夏”等品牌活动进行了有效宣传,活动推荐本地优秀文艺作品百余种,线上线下参与读者每场不低于500人,线上点赞人数每场平均达3000人。
整合营销资源,利用新媒体矩阵照亮阅读之旅。依托宁夏文联各协会对理事和会员的组织优势,王菲带领团队通过将作家、文艺名家推荐图书内容拍摄剪辑成音频、视频等视听信息,定期在线上为读者推荐内容丰富的图书作品。同时,利用银川市新华书店在线上书城开通此项目专版专栏,将本地作者信息及推荐作品集中展示,向广大读者提供好书推荐全方位服务。自2022年4月组织创办以来,邀请全区近百位知名作家、文艺名家共同完成拍摄,持续每周一期,建立读者与名家活动分享群,延展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实现了内容的高质量传播与读者的深度参与。线上浏览次数达11万余次,好评点赞超10万次。
创新服务形式,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银川市新华书店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与宁夏文联诸多名家联手打造“作家会客厅”“评论家会客厅”品牌阅读活动;组织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书友团参加相应的活动、为有需求的书友定制活动内容、奖励文创产品作为礼物等,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宁夏”。
王菲表示,未来一是将继续以使命担当驱动创新,用情怀深耕服务。二是抓住资源整合这一破局关键,联动文联、出版社等机构,打破行业壁垒,让书店成为文化生态枢纽。三是借助短视频、线上社群等工具,让静态图书鲜活呈现,使名家解读跨越时空限制。四是精细化服务创造长效价值,通过差异化运营,如“作家会客厅”、定制化书友活动,满足不同读者需求。五是扎根本土,放大在地文化声量,依托“大家谈”“阅享宁夏”等品牌,推动宁夏文学从书架走向大众。(王新雪 采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