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恺(国文出版社)
《以国家的名义——中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调查报告》近日由国文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以国家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和一线采访,全面呈现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发展历程与重大成就。
从偶然到必然的创作历程
近年来,我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惩处、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法律不断发展完善。新的时代,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既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涉及未成年人的事件经常成为舆论焦点、社会痛点、治理难点,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这一全球性社会治理难题研究提出中国方案,既是人心所向、时代之需,也是推进“中国之治”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
《以国家的名义——中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调查报告》选题源于作者梁庆才创作《时代答卷》后的连锁反应。2019年,作者创作反映光山县脱贫攻坚的长篇报告文学《时代答卷》后,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焦点访谈》策划余仁山的关注。在余仁山的引荐下,作者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的接见,从而接触到未成年人检察这一领域。与此同时,国文出版社副社长鲁良洪也敏锐地察觉到市场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题材的迫切需求——专业法律书籍虽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但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的报告文学作品尚属空白,且此类话题的社会关注度正持续攀升。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实施,这一领域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为图书出版创造了良好时机。在前期的选题策划评估中,我们发现相比市场同类作品,该书独具特色:一是题材新颖,首次系统披露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内幕;二是案例鲜活,来自全国各地的真实案例极具震撼力;三是视角独特,从国家名义的高度审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双方基于对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共同的价值认同,以及对该题材社会意义与市场潜力的精准判断,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
多轮重构提升作品价值
《以国家的名义——中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调查报告》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国家未成年司法保护题材的报告文学,题材宏大,涉及面广,领域专业,事件曲折,地域跨度大,历史纵深时间长,需要采访的人物和部门众多,作品撰写难度大。创作力求政治站位准确,故事跌宕感人,突出时代感、确保可读性、追求感染力,努力通过作品引发各方对未检事业更多的关心、关注和参与。所有这些,幸得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及有关部门的强力支撑才能完成。
《以国家的名义——中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调查报告》这本书,承载着厚重的社会责任与深切的法治关怀。作为出版方,我们深知书稿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关乎真实与公正,每一次表述都可能影响公众认知。因此,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逐一核查了书中的每一条数据、每一处援引的新闻报道和法律文件,确保其来源可靠、准确无误。基于最严格的未成年人保护伦理,书中对所有涉案未成年人受害者进行了审慎的化名处理,最大限度避免二次伤害。为确保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与政策性把握无误,该书出版前,正式送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进行了两次审读,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在审校过程中,我们与作者进行了多轮深入沟通,反复探讨和确定修改方向,核心目的在于让这本书超越对个案伤痛与社会问题的简单呈现,而是力图清晰揭示国家力量——尤其是司法机关——如何积极介入并系统性构筑起守护未成年人的坚实防线。最终,经与作者沟通,全书基调定位于:以真实案例为血肉,以国家亲权理念为灵魂,展现我国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犯罪预防领域的艰难探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放眼全球,彰显中国在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上的思考与实践。
《以国家的名义》的成功策划表明:即使在视频化时代,深度阅读仍然不可替代;专业内容的大众化表达具有广阔市场;系统化的图书策划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部作品不仅为读者了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提供了窗口,也为行业题材报告文学的创作出版提供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