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地址:深圳南山区华侨城芳华苑牡丹阁对面
营业面积:建筑面积72平方,外加大约60平方的开放式小院。
开业时间:2011年8月1日
图书种类:人文社科,以诗歌与哲学为主。
面向人群:不定。
店员人数:一家三口和一堆因为理念而走在一起的朋友,均友情帮助,无工资。
一棵松树,一把遮阳伞,几把木椅,几盆精心栽培的花卉,一排排整齐的白色书架,与木书房静静的安于深圳的一隅民居。
在深圳华侨城临近世界之窗、欢乐谷、何香凝美术馆、华美美术馆、益田假日广场的一间老民宅里,“开门便是泥土,有树有花,恍如隔世的桃花源”。2011年8月,出现了一家名叫与木书房的书店。
叉叉是这个书房的掌柜,1986年生人。深圳大学哲学硕士,2012年应届毕业生,育有一女,一岁半大。大一开始写现代诗,大二自费出版了个人诗集,等筹够资金便下印。
因为爱书,他看了囤了很多书。2011年下半年,学校已经没有课程,有一年半的时间用来写论文,于是他想干点事,因为经常“混迹”在深圳99人书库这家民间读书组织和深大附近的荒野艺术书店里,开一家书店便成了他的第一选择。
于是有了与木书房,是书店也是书房。“书店在老民宅里,房子的设计是按照住宅用的;我的书店也只能按书房来打造,作为家的一部分。”叉叉这样定义自己的书店。与木书房的LOGO是一只黑猫坐在一本侧放、打开图书的书脊上,配上一句简单的“做些干净而快乐的事情”。
“‘与’是我孩子的名字,另一层意思是没有主语——谁与这书房: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你们。因书、因理念而走到一起,不分高下,平等对待。书房没有老板,老板是书房养的一只猫的名字。木,木头,树木,可延伸理解为回归原初,返璞归真,原创等,且书、明信片等纸制品都从木而来。书房,家的一部分,给都市人一个家的感觉:舒适、慵懒,以及随意。”店名这样的涵义,温暖、温馨。
叉叉将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旧家具进行了改装,为书房营造出了家的感觉,诠释了与木书房的内涵。“自己上色的旧书架;被切割用来作墙上搁板的旧床板……想要打造的氛围是家的感觉。正因为需要家的感觉,所以花了9个月时间的调整,才有了我想要的感觉。”叉叉介绍道。
整个书房洁净而错落有致。墙壁上铿锵有力的“书味”题字显示着书房主人的品趣,雅致而宁静。下方随意吊挂的白板上贴满了简单的涂鸦作品以及书房主人的私房照。纸张和画笔被整齐地摆放在书桌上,供读者随意拿取。白色的书架上摆放着各色人文社科图书,和整个房间相得益彰。
书仍是与木书房的灵魂与内核。尽管独立书店面对着房租、上涨的人工费等生存压力,有时不得不辅以书的周边产品来获取利润,如明信片、文化衫,咖啡,小物件等。但这些都是叉叉所抗拒的。他认为,在通过周边产品追求利润的同时,书店忘掉了“书”的本意却将重点放在了“吧”字上,而在文化传播上对社区毫无建树。“即便要赚钱,只能在外面,不能在书房里。”
与木书房会定期参与当地的创意市集和社会人文公益活动。在与木书房的豆瓣主页上详细地标注着各类活动,如与益田假日广场协办“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大型怀旧活动展、为南山实验小学免费设计200平方户外阅读空间等等。只要标着与木书房的活动都带有浓浓的书卷气息和人文情怀。近期,书房又将参与了一个“我在图书馆”的活动——每位参与者可从“我在图书馆”免费获得一本空白小册子,以任何方式手绘属于手绘者自己的书,在“我在图书馆”上架供他人借阅。
在叉叉看来,个性书店,或独立书店、特色书店的名称背后的意义,都需回归店主身上。个性书店需要店主用心常年经营,时刻调整,有活力生命力。尽管与木书房的投资有限,而且多投资在买好书囤好书或者公益活动上,但他们是“想真正干点事情的人”。“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的特色与资源。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为了交高昂的店租和人工,而寻求盈利项目的时候,往往忘掉了书本身,常把侧重点放在书吧的吧字上。若在文化传播上对社区对周遭人群毫无贡献的话,那只能说这不是书店,而是一家以书为主题的咖啡馆。”叉叉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