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访北京各大书店,发现市面上的“合集”书相当流行。不少书采用大开本、大页码、低定价的形式,走高性价比路子。从北京部分大书城的畅销书展架看,有相当一部分都被此类“合集”书占据,可见市场需求之大。
据调查,如今的“合集”书类别庞杂,管理、童话、文史、心灵励志、百科等门类数不胜数。比较典型的,管理类有中国华侨出版社的《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心灵类有中国发展出版社的《人性的弱点全集》、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心灵鸡汤全集(畅销珍藏本)》、华文出版社的《人一生要读的经典大全集(超值白金版)》,职场类有新世界出版社的《超值金版——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全集》,童书类有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的《大象巴巴故事全集》等等。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有些休闲散文、故事合集在市场上频繁出现,是该类“合集”中品种最为繁多的一种。比如《中国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华文出版社)、《超值金版——感动你一生的小故事大全集》(企业管理出版社)等。此类图书大多以“超值版”、“白金版”等耀眼名头吸引读者注意,让他们感觉物超所值。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地面店还是网店,这些品种或多或少都能网罗到一部分读者。有策划人认为,仅靠大页码和低售价来吸引读者只是一个阶段性现象。如果不能保证阅读质量,凭提供低廉拼凑内容,始终不是长远之计,对于出版机构的品牌塑造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此类“合集”书有不少已进入公版领域,仅“海明威全集”系列,就有包括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河南文艺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在操作。有出版社透露,由于做公版书的出版机构较多,公版“合集”市场比较杂乱,质量也参差不齐,竞争激烈。操作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而且能做全集的选题并不丰富,优秀文章资源也有限,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出成绩,就务必需要精益求精。
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有的出版机构所做的“合集”书,为降低成本,甚至直接选用已出版的图书内容拼凑,涉及到侵权问题。而有部分民营公司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拒绝接受记者采访。按照规定,联系已经去世的作者或继承人,与拥有作品版权的出版社或个人进行洽谈,取得授权出版才是正路。
打造真正有价值含量的“合集”
事实上,“合集”并非全是简单的攒书,不少出版机构很看好该类市场,不断推出新品,并对于打造有价值含量的“合集”颇下功夫。比如《林徽因文集: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中信出版社)等一些新文集都于近期面世,更有一些已经出版过的全集系列重新再版,例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张爱玲文集系列”、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卡尔维诺经典全集》均在今年以新版亮相。据青马文化总编辑林妮娜介绍,“张爱玲文集系列”已经陆续推出了两个版本,今年6月份面世的已是第3版,该套书首印量就达50万册。
译林社副总编辑袁楠告诉记者,一些著名作家的“全集”图书,一直都是该社重要的产品线。这类大全集不仅包括今年的“卡尔维诺经典全集系列”,历年来比较畅销的还有“卡佛作品全集系列”、“谢尔顿作品全集”、“奥茨作品全集”等名家名作。其中该社出版的“卡佛短篇小说全集”中的《当我们讨论爱情时我们在讨论什么》已经有7万册的销量,而卡佛另外一本文集《大教堂》至今也有4万册的销量。
《林徽因作品全集: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中信出版社)也是典型的名家作品合集,为了迎合“小资”定位,策划方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在装帧设计上增添了一些“豆瓣味道”。该公司出版总监陈禺舟向记者介绍,林徽因的作品近两年来重新成为一个出版热点,包括单行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中国华侨出版社)等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美文类“合集”诸如《路过心上的美文 心灵鸡汤大全集》(海豚出版社)选用100多篇中英文对照的抒情小文,随书附赠Mp3音乐,让读者可以用配乐朗读的形式来欣赏作品,极富新意。
不少出版人表示,“全集”书在网络渠道上销售形式多样,相对于传统渠道来说销量更有优势,有的“全集”书厚部头,甚至十多本捆绑销售,在部分网店会设有专门的捆绑销售区。一些励志小说“全集”,在当当网上销售并随书附赠玩偶,也从侧面丰富了图书的价值。青马文化总编辑林妮娜表示,针对“全集”类图书的特点,“一些规模偏小的书店就暂不考虑了”。
“合集”类图书的制作成本也并非完全如业界传言的那般“低廉”。陈禺舟对此表示,如果想保证图书品质,成本也低不了。《林徽因全集》就邀请了金曲奖最佳包装设计师聂永真设计封面,插画、漫画家iiiis为该书绘制插画,在形式设计上走的是高端策略。该书于3个月前上市,至今已加印两次。袁楠也向记者介绍,译林社“名家作品集系列”全集书,不少品种涉及到翻译再创作,编辑成本其实并不低。“图书最终效益还是得看销量,而不是一味压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