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国编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赔本赚吆喝,意欲何为?
  ■卞 客

  朋友说,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公司为什么要重点推出某作家的书。

  没错,他是有名气,可是,他开价也很高,版税、印数要求都很离谱,而且他也绝对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号召力。这一点老总也是心知肚名的,因为最终定下的印量,还不到合同数的二分之一。

  业内人士估计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为了方便普通读者,我得再说明白点:也就是说,假如跟该作家签订的出版合同是三十万册,公司就要按三十万册的标准给作家开版税,但实际印量可能不过十五万册。公司在这里很可能已经亏了一笔钱了。而且这类书的宣传推广费用也绝不是个小数目。这样粗略算一下,基本上就不会赚钱,一个不小心甚至还有赔钱的可能。既然如此,何苦来哉?

  我就笑,问这朋友: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赔本赚吆喝?你们老总是个心怀大志的人,可是你们公司刚成立没多久,无论是媒体还是经销商,都还不把你们当一回事。要是你们能做几本有影响力的书出来,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有那么几本好书,你们就容易被人记住,容易跟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再有其它书出来,宣传推广就容易得多;经销商也一样,对你们重视了,你们的书就好卖,回款什么的也容易得多,有时甚至可以做到先付款后发书。你别看这一本书可能赔本,其实这本书的投入,是要算到以后出的许多书里的,摊到每一本书里其实并不算多。这本书可能赔本,但会赚到吆喝,而赚来的吆喝,最后也都还有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可能。

  一般而言,赔本赚吆喝这种事,只能偶尔为之。大家做出版,根本上是想赚钱的。要是本本书都赔本赚吆喝,那就离关张大吉不远了。

  不过凡事也都有例外。

  有家新公司,一开张就是大手笔。给某作者出书,先是找了数十位各界名人联名推荐,又把全国各地的媒体请到北京开新书发布会,还组织作者到各大城市签名售书,还有联系评论家写评论、做访谈、上电视节目、打广告,以及一些不便公开的手法,都是烧钱的好方法。

  行家一看便知,这本书根本不可能赚什么钱,只是新公司为了打牌子,赔本赚吆喝。没想到,该公司又很快出了第二本第三本乃至第N本书,全是照方抓药。

  这就让人大惑不解了。这老总脑子进水了?还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敢情这公司是另外有人投资的,老总是在花别人的钱赚自己的吆喝,这笔买卖怎么做都成。

  更妙的是,按与投资方签的合同,第一年投资方要投资多少多少钱,花不完过期作废。这老总发愁的并不是怎么挣钱,而是怎么花钱。

  要知道,钱花不出去,也是自己无能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出版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大众出版 书人书事
   第09版:中国编客
   第10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1版:中国编客·编客学堂
   第12版:中国编客·专栏·视野
   第13版:印业中国周报
   第14版:印业中国周报·话题
   第15版:印业中国周报·市场
   第16版:印业中国周报·关注
本期导读
出版编辑容易忽视的13个营销细节
赔本赚吆喝,意欲何为?
营销助力,打造畅销书作家
《中国编客》 良师益友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09赔本赚吆喝,意欲何为? 2012-07-31 2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