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著名党史专家陈晋教授的著作《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深感其在汗牛充栋的同类著作中可谓别具一格、独树一帜。读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是,她不单是毛泽东诗词的鉴赏集,更是一部散文体的历史叙事传记。
毛泽东一生创作的诗词大概70多首,该书悉数收集,详加咀嚼,连1919年毛泽东的四言古体《祭母文》等很多不常见的作品也予以收纳。该书取名“独领风骚”,也明言专注于这位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诗人的诗词文艺方面。毛泽东绝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普通的诗词鉴赏绝难窥见诗人的宏大胸襟和其诗词的卓见远识。作者在书中讲,诗词“某种程度上可说是记载毛泽东人生经历最深刻的精神自传,是记载他对事业追求的另一种生动的叙事”。作者借用诗词这种思想之统摄与灵性之火花,作为切入点和引子,来客观真实、高屋建瓴地展呈毛泽东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伟人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关系,这无疑是一种创造性的角度。更为引人入胜的是,作者选择了散文这种叙事风格和体例,弥合了毛泽东“诗词”横亘千年、浪漫洒脱的历史高度和精神境界,与毛泽东“传记”纵横捭阖、纷繁复杂的历史史实和脉络关系,使整个叙事、抒情亲切通畅。
第二个感觉是,这本书不是简单地进行历史情景的再现,而是一位诗人对另一位诗人心路历程的不懈探寻。
该书脱胎于电视艺术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的解说脚本,行文叙事的情景再现感很强,字里行间,橘子洲头的风、水击三千的浪、黯然销魂的泪,喇叭声咽的夜,一幕一幕如电视镜头画面般扑面而来。这种栩栩如生的画面感,是因为作者写作的过程中,不是站在现实的维度去评价历史,而是身临其境地移情移性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不是旁观者,如同参与者。难得的是,作者不是停留于历史情境,他展开了想象的延展和心路的探索,这拉近了读者与书本的阅读距离,拉近了作者与诗人的心灵距离。
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即该书侧重点在于展现毛泽东的历史人文情怀,展呈毛泽东的性格、才情和作为。
该书内容纵跨几十年的历史史料,行文古今中外不乏旁征博引,思想也缘于毛泽东与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厚土壤,但其不囿于深沉的思索,不囿于繁杂的叙事,用美去追求美,用美去解读美。全书二十多万字,每数句为一段,每数段为一落,看似形散,实则神聚。每段落或追忆毛泽东跟柳亚子、郭沫若、李淑一诗歌唱和的文人逸事,追忆他唯一一首赠给手下将领的诗,唯一一首赠给中国作家的诗。这些故事情节穿插融合其中,熟知者会心一笑,初知者惊喜亲切,无不更利于我们对毛泽东诗词的解读,对毛泽东人格的深入理解,彰显其才情诗性,彰显其人文情怀。
或者可以这么说,毛泽东是打开中国近现代纷繁历史的一把钥匙,毛泽东诗词则是打开其跌宕起伏、复杂丰富的生平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