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文学教材建设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再次引发关注,《比较文学教程》与以前比较文学方面的教材相比较,这本教材反映了国际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自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学者达姆若什、苏源熙等人所提倡的“世界文学重建”体现了我国学者对于比较文学课程的最新思考和认识,是一本值得关注和采用的教材性著作。全书共有22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式、比较文学批评实践以及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
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自从19世纪比较文学创立以来经历了几次大的变迁。该教材对这些历史过程进行了深入有序地梳理,逐一分析了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对学科的核心观念进行了阐释,对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该教材本着博采众说、建立普遍认同的概念与观念的精神,争取覆盖比较文学基本概念与范畴的主要内容,力求为21世纪的学子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知识视野。
方法论历来是比较文学的主要板块之一。该教材依照比较文学的历史进程,总括方法论研究的不同层次,区分出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式与模式,对新旧诸多方法进行分类,理清这一领域基本线索。关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该教材分章依次阐述了影响与流传研究的方法、平行与审美比较的方法、比较文类学、比较阐释学、比较叙事学等,涵盖面相当广阔,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论题领域。
该教材的一个重要突破在于专门分章介绍了比较文学的批评实践,这是过去重视不够,甚至是有的教科书放弃的内容。比较文学教程以服务教学为目标,对于本科教育来说,学习比较文学关键在于能运用到批评实践中去,进行撰写论文的练习,而这部教材的这一做法可以使比较文学课程更具有实用性,能指导教学与研究实际,这一努力无疑应当受到关注。
另外一个突破就是,这本教材还介绍了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在20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实践中,理论更是发挥着绝无仅有的重要作用,文学批评的发展与进步就需要结合各种学科理论的最新进展来分析文学现象,以期能够取得更深入、更富有揭示意义的文学阐释。另外,比较文学作为“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研究”,尤其需要理论,而且需要的是来自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惟其如此,比较文学研究才能获得更新的视角、更独特的方法,从而促进世界文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