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化及其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感同身受的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其实,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是全球化的第2个100年了。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杰弗瑞·G·威廉姆森认为全球化的第1个100年,开始于19世纪初期,他认为,这个时期全球财富得到极大的增长,世界经济增长率是之前两千多年里的经济增长率的很多倍。但是,如同今天的全球化第二个100年一样,在全球化的第一个100年中,每个国家获得的财富也是不一样的,表现为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人均国民收入的巨大差距,或者称为第三世界与西方国家之间人均国民收入的巨大差距,他把第三世界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这种现象称之为大分化。为什么200年前会发生第一次全球化,它的影响有哪些,第一个全球化如何使得贸易、商品专业化和贫穷的紧密联系到一起?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杰弗瑞·G·威廉姆森所著《贸易与贫穷——第三世界何时落后》一书中,对这些问题作了解答。
理论和历史记载均表明,在全球化的第一个100年,富国和穷国均能从贸易中获益,贸易对第三世界国家是有益处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国际贸易尽管被认为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西方国家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率进步而使他们从贸易中获益更多。而贫穷国家则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从而获益较少。其次,国际贸易使得各国发挥比较优势而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发展中国家专业化于大宗商品的出口,从而吸收了大量工业部门的资源,出现了“去工业化”问题。另外,在一些时期,贸易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价格的波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结果是,贸易条件改善促进了富裕中心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对贫穷国家影响甚微;贸易条件波动损害了贫穷外围国家的经济增长,却对富裕国家没有影响。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差距迅速拉大。总之,贯穿19世纪的贸易大繁荣对富国的增长率提高的贡献比对穷国的贡献更大,事实上,它甚至降低了某些穷国的经济增长率,并因此造成了大分化。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的繁荣对各国经济增长表现有着不对称的影响,更有利于富裕国家而不是贫穷国家。
案例分析是该书的一个特色,威廉姆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印度、土耳其和墨西哥的案例分析阐明了专业化、非工业化和商品价格波动在贸易与贫穷的相互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全球化与大分化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因此过去两个世纪的全球化兴起可以解释今天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
在书中,作者解答了穿越百年历史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即“世界走向全球化与穷国富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答案是肯定的。书中大量的数据、引证和案例说明使得可读性非常强。
贸易可以通过去工业化、不平等的加剧以及初级产品的价格波动来影响贫困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国家间的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