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新华)通过大力实施精准发行、在图书和非书业务方面实施供给侧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云南新华图书公司销售码洋8.46亿,营业收入4.78亿元;全省一般图书库存2.59亿码洋,减存7100万码洋;连锁店过机销售码洋3.87亿,周转1.49次,同比提高了49%。非书方面,2016年,全省连锁店库存4284.17万元,同比减存28.59%,周转1.78次,同比提高了42.4% 。
渠道精准。目前,云南新华发行渠道建设一是要加强线下传统发行渠道建设,二是要发展线上书店等网络发行渠道建设。
云南新华在“一县一店”渠道基础上,一是加强了城市中心书城、连锁门店、校园书店、社区街区书吧等城市发行网点建设,计划建设发行网点103个,积极推进全省连锁店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引入多元业态,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二是发挥新华书店文化传承与品牌延伸的功能,提升乡镇发行网点覆盖率。在抓好大中型书城建设的同时,推进“国门书店”、乡愁书院等发行网点建设,实行网点下沉,服务前移。目前已建成国门书店12个,在全省有条件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特色民村建设一批“乡愁书院”。三是探索省外渠道建设,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采购精准。云南新华一是对当下的书业形势、出版趋势、读者关注的重点热点、作者动态等等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有针对性地采购读者需要的图书。二是向出版社提供市场信息,把潜在的需求变为出版产品,保障有效供给。
在图书方面,云南新华围绕对库存的精细化把控和有效管理,根据整体采购计划对各大类作了指标分解。与2015年相比,总体进货降低17.18%,发货降低17.92%,连锁店纯零售增长15.88%,发销提升至84.37%;积极对连锁店及中心库进行滞销退货清理。精选进货品种、强化品类管理,在严密监控重点、畅销、常备常销品种,保证这些商品不断档的同时做大重点品种,加大对外谈判的筹码与力度,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在非书方面,一是通过严格按照ERP流程,根据商品实际情况精准报订各店实际需求。二是切实根据连锁店需求、销售情况,严格从优选择供应商,做好产品分发工作。三是强化业务人员对供应商进、销、存情况分析,精准采购计划。四是针对非书商品同质化问题,做进一步精细筛选,挑选出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进行重点推广。
营销精准。云南新华还积极创新营销模式,要从单一的图书销售模式,向复合式、平台化、场景化的销售模式转型。加大营销力度,细分市场,锁定目标,多形式、全方位、有针对性地推销产品。
在图书方面,云南新华加强集团总部与图书公司的联系,积极做好各类店内、店外营销。大力推进“名师名家进校园”延伸校园服务。积极协调供应商举办名家签售活动。积极策划以消化现有库存为目的的专题营销活动,为“降存”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在非书方面,通过分类别、季节策划相应主题的营销活动方案,针对“精准出版年”工作方案,订货满足率达到95%以上,大部分商品是从总部物流仓库出货。
配送精准。云南新华在配送上要做到“收货精细化、配发标准化、配送优质化、仓储精确化”,要统筹仓储、物流、销售各个环节,用最小的仓储带动最大的市场,形成小仓储、小库存、大市场、大效益的格局。
在图书方面,云南新华一是通过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加强费用审批和作业现场管理,流转费用率得到较好控制。二是依据“定岗、定员、定责、定标、定薪”五定方案实施细则,物流配送部对所有员工绩效进行严格考评。三是充分应用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物流配送部设立专人专岗“对口”服务,对相关业务查询及时准确回告;对连锁店(基层店)提出的各类需求,物流配送部采取多种方式满足各店差异化需要,切实做到“精准配送”。在非书方面,云南新华通过对连锁店进行分级管理,按照不同级别的店面实施不同的配货政策。根据顾客的订数的订单相应的越库操作方式直发到客户,简化流程、降低成本,缩短了到货周期。
服务精准。云南新华通过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梳理业务流程中需要提高精度的环节,认真听取连锁店的意见,及时调整了工作步伐。一是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二是提高内部财务管理、提升企业形象。三是做好ERP系统的业务支持,进一步提升对连锁店的服务质量。四是优化配送流程,加强流转时效管理。五是规范对店服务的窗口,切实做到服务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