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啸(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词块是指介于词汇和语法结构之间,固定或半固定的单词组合,可被整存整取,从而有效节约运算资源,缓解认知负荷,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地道性。鉴于此,“词块”现象近年来引起中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领域,以培养学生词块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词块教学法逐渐走入课堂。在此背景下,戚焱老师于2008年开始将词块教学法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并成功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立项(10CYY018)。该项目评估了词块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基于上述课题的研究成果,她撰写了《词块教学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实践》一书,该书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对词块研究和英语学习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值得语言学界和外语教育界关注。
全书共八章,除去开篇和末章,可分为三部分:研究背景(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三、四章)和实证研究(第五、六、七章)。背景部分基于一项大型问卷调查结果,揭示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探寻运用词块教学法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文献综述部分细分为理论框架和已有研究,首先从词块的定义、分类和功能入手,探讨词块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接着归纳国内外关于词块习得研究的成果,总结主要发现,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实证研究部分构成该书的主体,涵盖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中词块的使用特征,二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词块产出的影响因素,三是词块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每章均由三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实验组成,逐一汇报实验过程及主要发现。
该书从当今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将词块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实验,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该书资料详实、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对于广大英语教师和学习者来说,既有理论指导作用,又有实用价值。综观全貌,该书具有三大特点:第一,选题角度新颖。词块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经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原因有二:一是整存整取特征和认知加工优势决定了词块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二是词块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优势,适合进行跨学科、多维度、多层面的探讨。第二,有助教学改革。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适用”,书中所有的实验被试均为在校大学生,采集的数据来自一线课堂,分析后所得结论对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将词块教学法付诸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评估其有效性及可行性,可以为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拓展思路,为进一步完善口语教学方法提供实证依据。第三,完善现有理论。目前,围绕词块,尤其是二语词块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及所学词块的发展变化趋势等。该书的主要发现揭示了英语口头表达中词块使用的发展路径,讨论了影响词块习得和使用的部分因素,证明了词块学习在二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外语口语教学及二语词块习得理论。
总体而言,该书基于词块理论,归纳总结国内外关于词块习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中国二语学习者口头表达中词块的使用特征及变化规律,探究影响口语中词块使用的诸多因素,评估词块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理论模型,而且为改革英语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