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后出生的Z一代大学生,饱受互联网浸淫,有媒体对这个用户群做了一幅画像:务实、敢于冒险、有高度真实性、喜欢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积极参与线上社区活动。
要让这样一个群体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数字化学习无疑成为替代传统学习的新方式。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学习平台往往具有内容高粘性、学生参与度高的特点,这就要求平台具有几个功能特征:时间短而有明确小目标的微学习、使用手机可以实现的移动学习、游戏化和交互性(使在线学习课程的完成率从不到20%增至90%以上)、有实实在在的奖励、提供多媒体内容(可增强内容的相关性并及时更新内容,平台允许教师对内容进行加工及使用)、有学习功能(让教师学习间隔重复、与同行切磋等技术手段)。这些功能也成为出版商在平台建设中着力开发的重点。
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近几年也大力推动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2016年7月,该基金会赞助支持美国教育咨询公司Tyton Partners与在线学习联盟OLC共同推出了自适应学习数字课件评估框架(Courseware in Context,简称CWiC),以此对出版商、开放教育资源(OER)平台或独立平台开发的自适应课程或工具进行评估判定,并投入研发资金。
从2017年开始,该基金会联合12家机构开展“让每位学习者享受公平教育”(Every Learner Everywhere)的公益项目,帮助大学使用自适应课件减少学生间的成绩差距。今年基金会还将与几所大学合作,在更多高校推广自适应课件精品,分享同行经验。该项目将率先在德克萨斯、俄亥俄和佛罗里达州推行,到2022年将会在美国200所高校使用。
在社会力量推动以及学生的需求变化之下,出版商加大了与高校教师合作开发数字课件的投入,为教师提供各种内容资源和数据的便利,改进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出版商大大缩减教材品种,尤其是中后部教材的数量,加大头部教材的深度开发力度。这已成为去年底至今培生、圣智等大型教育出版商的新策略。许多教材作者现在都明显感到新签约的数量大大减少。
如培生和圣智出版公司从去年开始减少了新签约作者的数量,加大数字课件开发力度。圣智公司高教产品高级副总裁艾琳·乔伊娜(Erin Joyner)透露,过去4年圣智出版了120种新教材,但是到2020年新教材数量只有11种。麦格劳-希尔与10年前相比也减少了新书数量,但每年仍会保持在总数的13%~20%之间。该社高教部首席产品官斯哥特·沃克勒(Scott Virkler)表示,许多纸质教材都被与前沿作者和专家共同开发的新型课件取代了。
培生集团全球高教业务执行总监保罗·科里(Paul?Corey)表示,畅销的数字课件不仅囊括了传统教材的所有元素,也增加了自适应评估、数据分析和包含有视频、动画的用户友好界面等新功能。开发这些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因此培生谨慎选取开发重点,从知名作者那里获得数字授权,开发出畅销的数字内容。”
圣智公司人士表示,出版商开发一个数字课件常常要花费数十万美元,邀请知名的教授团队担纲,同时由内容编辑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开发团队,共同研究教学步骤以及学生的兴趣导向,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解析,在适当地方添加动画、视频、图表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仅此一项,每年就需要投入数亿的巨额开发成本。
牛津大学出版社高教内容副总裁兼出版人约翰·查理斯(John Challice)表示,现在,只有那些真正的大咖才会受到关注,常常是多个学者共同开发数字课件。因此,数字课件的作者属性减少了,也不像过去一本教材会用40年。
美国教材及学术作者联盟(TAA)一位负责人表示,拿到合约的作者被要求配合出版社做得更多。过去作者专心创作,现在要授权出版商使用照片、图表,有时候作者还要参与到评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