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馆情/数字图书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馆界研讨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馆界研讨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馆界研讨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馆界研讨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馆界研讨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馆界研讨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图书馆服务范围正式发生变化
研讨会现场
  图书馆服务范围正式发生变化

  随着“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2018年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希望建设一批一流的本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基地。这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次“质量革命”,标志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成型成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由跟跑转向部分领域并跑、领跑。

  图书馆作为高校集智慧、文化、知识的领地,也正在掀起一场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并试图打造图书馆的“新模态”。

  馆界共商打造图书馆“新模态”

  2019年5月14日~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以下简称CALIS)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以下简称DRAA)联合主办,吉林大学图书馆承办的“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研讨会暨第17届引进数据库培训周”在吉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图书馆及其他图书情报机构、全球数据出版商、代理商等6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DRAA是以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等多家高校馆为主要牵头馆的采购联盟,旨在为高校馆在数字引进资源建设方面厘清方向,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从2002年起,DRAA发起的引进数据库培训周活动通过联盟的形式,携手全球数据出版商,帮助图书馆全面了解整个引进数据库行业的发展趋势、合理搭配和使用引进数据库资源,以及系统更新培训。

  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发展,新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吉林大学副校长邴正在致辞中说, 高校图书馆的科学技术研究要与时俱进,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推进高校图书馆的进步,在“双一流”大学中一流的学科科研与数据库、大数据信息化发展密不可分,校内师生多元化的资源需求更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不断更新。吉林大学作为 “双一流”高校之一,图书馆的目标是以知识中心为内涵,学习中心为路径,文化中心为延伸,将图书馆建设成为集知识发现、学习研究、文化传承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园学术文化中心。

  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凌在主题报告《从大馆藏到大平台、大联盟——高校图书馆发展之路思考》中,以多个突破深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变革之路:突破传统边界,从“本地馆藏“为导向走向用户需求导向;突破“正式出版物”边界,未来图书馆的资源竞争将是以“非正式出版物”为核心的特色馆藏的竞争;突破“资源服务”边界,由“资源库”走向“学术圈”,通过资源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让资源升级,不断增长;突破“馆级服务”单一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信息需求;突破“基于本馆馆藏的服务”边界,馆藏从“拥有”转向“获取”,未来的“流通不是基于本馆的服务,而是基于全球资源合作网的服务。

  这些挑战不仅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图书馆人意识到凝结高校整体力量的重要性。“双一流”高校的提出与建设,并非为了将图书馆分级,而是希望从力度、质量、服务等多方面缩小图书馆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这也是CALIS的首要任务,以建立大平台、大联盟的形式,解决高校图书馆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并形成数据自管、业务自组、模式自选,组织各界,包括开发商、资源商等所有与图书馆相关联的行业,建立广泛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共同基于新的平台打造更好的图书馆发展生态环境。

  陈凌说,“大平台”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支持图书馆发展的“生态环境”(新业态),提出一个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发展的“新模态”。

  中国高校引进数据库面临困境正求解

  已走过16年引进数据库培训周活动的DRAA,每一年通过不同的主题,一方面切实解决高校馆在引进数字资源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该平台聚拢高校馆资源,让图书馆更有话语权。

  此次培训周的主题为“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际上也涵盖了目前中国高校在引进数据库时主要面临的三大困境,分别是代理费用高、数据库涨幅大、服务质量差。

  早前,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朱强就曾呼吁过,当前图书馆对其管理系统的发展无话语权,系统与数据开发商对数据库和系统的垄断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组成联盟,自主研发服务系统,加大自主权和议价权,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馆在数字资源采购流程的规范化和统计数据的标准化问题上,在财力、物力、人力上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重庆大学图书馆王英在会上提出,数字资源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数字管理系统功能较弱、数字资源评价系统缺失、手工或半自动化管理状态、系统数据获取困难、数据商临时调价等问题。

  采购流程的不规范会影响图书馆学科建设。据悉,中南大学图书馆2016年购买了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从试用到订购再到价格谈判,最后到2018年正式使用,用了2年多的时间。

  统计数据的不标准则会影响数据库的后续购买和使用情况。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是评判该数据库是否续订或退订的首要指标。然而各个数据库商采用的使用统计指标不一,且同一指标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难以实现文章级别和数据库之间的横向比较。此外,图书馆没有数据统计的接口,使得数据统计工作缓慢而又缺乏准确性。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问题,各高校馆都在尝试探索数字资源采购标准化流程研究与实施方案,目前,重庆大学图书馆已初见成效,自主开发的ERMS系统,可以快速、稳定的追踪、评判数据库以及使用情况。王英说,当今数据资源采购工作的要求离不开按需和精准二词,并指出目前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依存于系统配套、按需服务以及分布实施三方面,它们的配合运转决定了未来理想化数字资源新形势的前进方向。

  而DRAA协同海外数据商直接为高校馆提供精准且细致的服务,在在线采购、方案管理、数据库使用统计、资源百科年度更新、数据库使用指南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调整和把控。比起自主采购和政府采购,这种集团采购有着价格更优惠、时间短等优点。此外,DRAA还直接使用国外统一标准化的Counter R4使用统计技术,为高校馆提供可靠的、一致的、兼容的使用统计标准和方案。据悉,Counter R5已于今年1月在海外正式上线,国内将于2020年5月上线。

  DRAA副理事长、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姚晓霞说,DRAA本身就是高校图书馆引进资源规范建设的主要成果,为联盟的规范化集团采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因此,DRAA近年来越来越受高校馆的关注和欢迎。截至目前,DRAA成员馆共计674家,其中2018年5月至今,新增成员馆19家。

  数据服务将决定高校馆知识化服务走势

  随着高校馆对数字资源的建设与重视,不难看出,馆藏资源从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正在成为图书馆的新常态。如中南大学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的订购数量逐年增加,2014~2017年保持在160个左右,2018年增长到191个,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文摘索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此外,2018年DRAA集团采购的141个数据库可划分为人文、社科、理、工、农林、医6大类。

  吉林大学教授毕强说,这些多样化的形态资源和数据构成了可充分集成关联的图书馆的大数据生态。他认为,图书馆已经从传统图书馆、复合图书馆转型成为数字图书馆了。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实践已经描绘出了未来大学图书馆的形象。一项针对美国100家以上的高校馆的调查发现,已有近20%的美国大学开展了数据管理服务,在最近两年内将有40%的美国大学开始对科研人员的数据进行保存管理。此外,美国一些高校馆不仅有系统网络中心,而且有数字人文中心、数据管理中心,并设立了数据管理岗位。如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有数据馆员岗位,俄亥俄州立大学有数据管理服务馆员岗位。

  这种转型也让图书馆的服务范式发生变化,一直以来,图书馆都属于知识范式,即基于知识解决问题,遵循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智慧的知识服务链。而数据资源作为数字图书馆服务范式转变的支撑基础,数据驱动的环境下,用户最核心和最难解决的需求是更为多元的知识内容的揭示,更为精准、精细的知识供给。即根据问题找“数据”,直接用数据解决问题,对应数据到智慧到解决方案的知识服务链。

  此外,提供研究数据服务也将是高校馆支持学术研究的新趋势,或可成为高校馆未来业务的增长点。也就是说,数据为大学图书馆服务创造了新的价值和红利,数据服务将决定高校馆知识化服务的走势,图书馆如果能贯穿从数据到知识、到智慧,解决方案链条上的生长点,那么它就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就能抢得先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中外交流
   第03版:中外交流
   第04版:产业观察
   第05版:精品精介
   第06版:传媒中国
   第07版:数字出版
   第08版:综合
   第09版:中版好书榜
   第10版:中国馆情/市场聚焦
   第11版:中国馆情/数字图书馆
   第12版:精品精介
长江文艺出版社力推《焰火》关注青少年成长
馆界研讨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图书馆服务范围正式发生变化
做好阅读推广,向他们学什么?
共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馆情/数字图书馆11馆界研讨数字资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图书馆服务范围正式发生变化 2019-05-24 2 2019年05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