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是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但近日包括腾讯、微博、爱奇艺等在内的互联网公司相继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却显示,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在一季度或许不那么难。疫情期间,微博用户数据持续增长,再次印证了社交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独特价值。而腾讯社交广告收入增长反弹,增长近50%,达到6个季度以来最高。
社交的神奇力量
5月13日,腾讯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总营收达10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在疫情较为严重的一季度,腾讯的大部分业务似乎并没有受到明显冲击:包括游戏在内的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7%至624亿元,网游收入增长31%至373亿元;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2%至265亿元;网络广告收入增长32%至177亿元,其中社交及广告收入增长47%至146亿元,媒体广告收入则下降10%至31亿元。显然,居家期间,用户在游戏、视频媒体平台上花费了比平时更多时间和金钱,因此腾讯在增值服务上取得出色成绩也在情理之中。
腾讯社交广告一直是腾讯广告业务的主要增长引擎,贡献了大部分广告收入。财报显示,腾讯社交广告的增长主要源于朋友圈广告曝光量的提升。这背后与微信庞大的用户生态密不可分。腾讯在财报中表示,目前微信月活用户已超过12亿,同比增长了8.2%,较上季度增长了3.2%,这意味着微信月活用户已覆盖了全国大约86%的人口。除了微信朋友圈,小程序是腾讯埋下的另一个“金矿”。腾讯在财报中公布微信小程序日活已突破4亿,比腾讯1月公布的数据高出了1亿多。疫情期间小程序成为连接用户与日用品购买及民生服务的渠道,刺激了日活的增长。
微博于5月19日发布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 ,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5亿,日活跃用户达2.41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500万和3800万,双双创下单季净增长历史新高。
微博CEO王高飞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微博进一步发挥了领先社交媒体的价值,在保证民众即时了解疫情进展、建立公众连接和互动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微博数据的持续增长,再次印证了社交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独特价值。疫情期间,每天超过2亿网友通过微博关注最新疫情、获取防治服务、参与公益捐助。从政府机构、媒体到各地医院、各领域专业人士以及海外人士都在微博平台上权威发声、权威报道、即时互动、传递信息和提供服务。基于上述内容的重要历史价值,国家图书馆于4月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和新浪共同宣布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微博及新浪抗击疫情内容被国家图书馆整体收录。
付费会员日渐主流化
5月18日,哔哩哔哩公布财报,财报显示公司2020财年第一财季营业收入为23.16亿元,同比增长68.59%。今年一季度平台月均活跃用户1.72亿,同比增长70%;月均付费用户1340万,同比增长134%。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B站用户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优质内容的供给和扎实的内容生态,二是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在我们月活跃用户数增长70%的情况下,我们的月均付费用户增长了172%,这说明了我们的用户增长其实是以用户质量为主的。”
5月19日公布的爱奇艺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呈现出付费用户主流化的脉络。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爱奇艺总营收达到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截至第一季度末,订阅会员规模达到1.19亿,同比增23%,单季度订阅会员净增长1200万。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让环境充满挑战,但第一季度我们仍取得了稳健的表现。” 爱奇艺创始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强劲的增长得益于爱奇艺强大的内容供给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用户居家隔离时对于数字娱乐内容需求的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