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影像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它的史料价值和传播价值正日益彰显。近年来,通过影像出版的手段,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提供支撑,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并应用到实践之中。
跟文字表达不同,影像更直观,更真实,更深刻,能够使读者增强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好的影像,具有“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影像出版不但是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过程,更是为美聚焦,为美写照。因此,各级各类摄影出版社要积极创新表达方式,发挥影像出版的宣传、教化和引导功能,尤其是充分发挥影像出版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就地取材,让传统文化动起来。2019年,由高扬主编、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重要农业遗产影像志》汇编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39项,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特色、产品特点、气候条件和耕作技术,以及相关民俗文化活动等。该书出版两年多来,在提高传统文化保护尤其是农业遗产保护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诚如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所说:因为农业文化遗产是动态演变的系统,某些要素的改变难以避免,对那些可能改变的要素或组分采用生态博物馆或物种资源库进行保存,利用影像手段进行记录、利用传承基地等方法进行传承就变得很有必要。《中国重要农业遗产影像志》的封面选用了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山稻田养鱼的照片。整部书从头到尾都散发着“让百姓看得见的文化力量”。
在助力传统文化保护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影像出版的重要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认知。今年年初,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委联合有关部门精心制作了电视散文系列《白沙溪》共8个篇章,同时出版了同名画册,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在观众中引发热烈关注和广泛好评。
坚守记录,让传统文化留下来。影像出版在传统文化保护中发挥着“受用当今,传之后世”的重要作用,而发挥这一作用的前提是要有好的影像作品。2020年底由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哈尼梯田记》是一本特度16开690页的大书,是一部探秘哈尼族源流与变迁、宣传高山稻作农耕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像志,是摄影家罗涵毕30年之功深入哀牢山红河谷拍摄创作而成的史诗级著作。
哈尼族稻作梯田系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哈尼梯田记》以专题文献摄影+自叙散文建构,由27组专题图片故事、610张充满张力的摄影作品、90篇21万字短小灵动的诗意散文组成。《哈尼梯田记》出版后,好评如潮。云南省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的决定》。红河州委州政府把哈尼梯田核心区元阳县的生态修复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行人工造林、水沟修缮、传统民居修缮、综合整治等工程。
在出版流程中,编辑处于“烹饪师”的位置,能否将摄影作者采撷的新鲜食材制作成美味佳肴,既要看编辑的专业素养,也要看影像作品本身的专业水准。在“全民摄影”时代,读者对影像作品的审美水平显著提高。摄影作者要有像罗涵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摄影专业素养是基础,有一份传统文化保护的热情是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建档立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为那些有幸保留到今天的文化遗产建立可供分享和广泛传播的影像档案,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体现了出版工作的神圣价值和出版人的使命与担当。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印记。摄影在传播信息技术和审美价值中的功能也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识。由赵迎新主编、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世界遗产影像志》创立了志书类典籍这一新的形式,以摄影为主要叙述语言,明确精准,解决了旧志书中单纯以文字描述物象的形状、色彩、质感等实质概念的困难之处,览一图而知过往,读一书而识文明,起到了很好的信息保存与传播作用。 该书从百余位摄影家的数万幅作品中,精心挑选了近千幅优秀影像,用以展示全国47处世界遗产的丰姿。书中图片内容涵括历史影像、绘画、书法、地图、图表,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世界遗产的神奇魅力。
我们要通过影像出版,提升广大读者各方面的知识和鉴赏水平,使影像出版能“带领”读者身临其境,为那些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外出旅游的人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坦途。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有图为证”。通过欣赏美图,能够激发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热爱、赞赏和尊重,提高人们保护世界遗产的自觉性。随着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的增加,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摄影出版社准备修订《中国世界遗产影像志》。
新时代的影像出版工作者,要努力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利用影像出版的手段,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