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体悟
■陈萍秀(机械工业出版社《文献信息检索实用教程·第3版》主编)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文献信息检索实用教程》获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在国家教材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获二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近30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的所有成果和思想,都在我主编的教材中集中体现。它不仅承载了课程的知识内容,还关系着学生职业技能的把握、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信息道德的养成,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一部优秀教材要有优秀的主编,主编的思想是教材的灵魂。我始终关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脉搏。在历次改版中,坚持弘扬正确价值导向,将信息素养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定期更新,定期升级,定期再版,及时反映信息素养发展的新知识、新工具、新方法,并与1+X证书制度融通,发挥教材在人才培养中对信息素养的实际要求和统领作用。
一部优秀教材要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教学中我会记录下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我还会留存学生的检索报告,选取其中优秀作业进行加工后作为案例。
一部优秀教材要体系得当、内容先进、实用。我们突破传统教材表现固定教学内容的束缚,遵循读者利用文献信息的规律,按照检索工作过程系统化思路,最终以“文献检索——文献管理——文献分析——文献利用”为主线构建教材知识体系。教材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等全过程教学活动,不同学习者使用检索工具获取的检索信息练习积累成为教学平台中的教学案例,教材得以不断积累和完善,实现教学内容资源随教学活动需要而迭代生长。
一部优秀教材要与时俱进,注重信息化建设。我们在编撰时,紧跟信息技术和检索工具发展,重新定义了信息检索的教材,即在纸质教材基础上融合精品微课、MOOC资源和学习工具,成为一体化“互联网+”新形态教材,真正做到了教材的学习对象是检索工具的使用者,学习工具也是教材内容,使得《文献信息检索实用教程》成为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类的标杆性精品教材。
■张郃生(机械工业出版社《公路CAD 第3版》主编)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公路CAD》第3版在国家教材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本书第1版2006年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2版2014年被评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上殊荣的获得是我们编写团队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辑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早在1996年,出于之前的企业工作经历和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兴趣,我开始自学AutoCAD,之后又陆续学习MathCAD、纬地道路设计等软件。直到2004年,多年的积累促使我产生了编写教材的愿望,由此开始了长达17年编写并不断打磨《公路CAD》的历程。
优秀教材要具备几个要素:教材内容、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正确;教材内容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能体现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适合路桥类专业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满足项目式教学需要。以上归根结底是要通过建设一支专业的编写和出版团队来实现。
我们有一支优秀的编审团队,这为打造优秀教材奠定了基础。我们的编写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和院校教师共同组成,实力雄厚,结构合理。企业专家均为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一线人员,了解岗位需求和职业要求;院校教师中既有享受省级政府津贴的专家,也有行业教学名师,多数具有主编或参编教材的经验。主审人员为企业资深专家,有多年计算机辅助设计经验和工程设计经验,能够为教材总体定位和内容编排提供专业指导。
经过反复比较,我们编写团队选择了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共同完成本教材的编写、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专业、严谨,本教材的责任编辑为路桥专业研究生,全程参与了本教材从内容策划,大纲、样章讨论,到书稿完成、优化、出版,再到配套资源建设的全过程。机械工业出版社从出版的角度分析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逻辑性,表达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分析了教材信息化资源与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协助编写团队实现了教材-教材资源-课程资源的递进建设。使得信息化资源建设在这本教材中格外“接地气”,学生、教师对信息化资源的使用率得到极大提升。
《公路CAD》教材有幸获得诸多荣誉,我认为主要在于先进的理念、适用的内容、创新的编写模式和呈现形式。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教材品质,使之成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教材。
编辑心语
■杨帅英(科学出版社《冰冻圈科学概论》责任编辑)
在国家教材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冰冻圈科学概论(修订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特等奖。
从200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开设研究生课程“冰冻圈科学概论”以秦大河院士领衔的科学家团队授课,至今累积选课人数1000余名,课程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课程、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根据秦大河院士团队的课程讲义并顺应国科大教材改革的需要,我社出版了《冰冻圈科学概论》。这是国际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冰冻圈科学的教材。2017年“冰冻圈科学概论”课程获得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之后根据教学需求,对书中内容进行合理精炼,并补充近年冰冻圈科学的最新学术进展,最终形成现在这本《冰冻圈科学概论(修订版)》。
我们严把出版质量关。编前审稿会上我们与作者对内容进行逐个章节讨论,从稿件内容的组织和表达等方面提升稿件质量;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和文案编辑一起对稿件进行逐字逐句地处理;作为一本地学教材,地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我们请具有甲级资质的制图单位重新绘制地图,并从自然资源部审图中心获批审图号。经过作者与编辑对内容的多次打磨,最终成为一本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教材。
我们重视出版的国际传播。以秦大河院士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团队抓住了国际冰冻圈科学发展的大势,在冰冻圈科学教材建设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本着展现中国优秀科技成果的想法,2019年我们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了“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目前该书英文版Introduction to Cryospheric Science即将正式出版发行。相信本书英文版的出版将显著提升中国科学家在冰冻圈研究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
我们努力实现图书产品系列化。鉴于冰冻圈变化的复杂性和重要影响,单靠一本书无法详尽阐述,作为《冰冻圈科学概论(修订版》的补充,我们从2020年起陆续出版了“冰冻圈科学丛书”。包括《冰冻圈气候学》《冰冻圈物理学》《冰冻圈化学》《冰冻圈气候环境记录》《冰冻圈水文学》和《冰冻圈地理学》等15本,其中8本已出版。
作为科技出版国家队,我们要坚守老一辈科学出版人的初心,出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教材和理论著作,为我国科教兴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振华(科学出版社《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责任编辑)
科学出版社任何一个专业板块,都是好几代科学人打造的结果。此次获得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的《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也是一样,是我们团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沉淀、提升和创新的结果。
我们始终秉承“三高三严”的科学出版精神,弘文载道、服务科技创新。追求卓越一直是我社孜孜不倦的追求的科学精神。如何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将他们与作者兢兢业业的工作的精神发扬光大,是我们科学出版人承担专业领域出版工作的基本思想。
我们在教材开发时主要围绕四点进行:一是承接好前人工作基础,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二是构建严谨与和谐的作者关系,以“甘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部知识作品;三是紧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了解其对人才培养变革带来的影响,学习专业建设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对接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新专业,更新教材内容,探索新的出版领域;四是始终坚持服务职业教育的初心,专注于职业教育的需求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教材形式形态,勇于探索和创新,根据政策、市场、教学需求的变化,不断研究新政策、新需求,调整思路和方法,打造系列化的新形态融媒体精品教材。
这套教材有五方面优势:
一是校企“双元”联合开发,编写人员编写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多数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的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能将相关素养、工匠精神等要求贯穿于教材中。
二是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应教材的思政教育的影射点,通过配套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案例资源,融入精益化生产管理理念,从文明礼仪、安全防护、操作规范等细节着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思政教育、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教材的内容融为一体。
三是对接岗位核心能力、职业标准及1+X证书,遵循岗位工作过程,构建教材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并依此确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项目的载体,实现了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的有效对接。
四是遵循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化繁为简、逐个击破”,设计“基础—应用—拓展”的模块化教学项目,适配“学—训—评—思”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流程。满足多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创新了“按需选学”的教材项目构架新体例。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五是采用理虚实一体化的结构设计,编排灵活,形式新颖,新形态、融媒体,配套建设立体数字资源,借助信息化工具,适应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