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太阳能 科学精神 光伏人
○张万兴
太阳虽然和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有着须臾不能分离的密切关系,但我个人真正关心太阳问题,却来自于两个机缘。一个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曾说,钱学森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与太阳能有关。这个介绍,让我关心起了太阳能源利用。于是,就有了第二个机缘——我此后经常看与太阳有关的图书、资料、信息,以期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太阳。
“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杰出的领军人物”沈辉教授的《我心中的太阳:太阳文化与太阳能技术漫谈》一书,因中山大学莫党教授、中国工程院周克崧院士、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三位著名科学家联袂作序推荐,自然进入了我的重点阅读书目。
首先,此书充满科学精神,是一部特别讲“理”的著作。书中从多个维度围绕太阳展开对话,尝试将太阳文化与科技知识告诉读者,让读者感受太阳的奥妙与伟大。在阅读过程中,我时时被作者严肃的学术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方法所折服。
言必有据,论从史出,是贯穿全书的最显著的写作特点。他研究问题,不囿于一孔之见,不拘于一得之功,总是目光如炬,旁征博引,每每在详尽掌握了有关太阳的丰富材料,且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才慎重地提出见解。因而,读者在阅读时会感到作者的观点很有说服力。沈辉研究问题,还重视理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他利用太阳神岩画、太阳石刻、青铜神树等资料、图片及图表、插图,甚至借用诗歌的灵性,生动、形象地为读者介绍抽象的科学问题。
其次,该书充满了人文关切,是一部特别有“情”的著作。沈教授在书中倾诉了他对太阳的情感和对光伏技术的热爱。写太阳的同时,实际也在写自己。他说这本书“主要是要为人类的太阳树碑立传,同时也表达一下自己对大自然与人世间的情感与感想。尽管大部分篇幅都在写物质的太阳,不过字里行间还是想更深地去感悟精神的太阳。”
在阅读过程中,我心中也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在升腾,从而去体悟热爱、良知、责任、勤勉、自律、超越等人文精神。学者洪再新说:“学术的发展是一个恒态,也是一个动态。以动态论,他体现在每位学人的思想和实践之中,点点滴滴,闪耀着主观创造的睿智光芒。以恒态论,它超越各自一时一地的短暂存在,古今中外,汇聚成客观知识的历史长河。”
该书必将进入太阳文化的历史长河,不但有益于天下,更有益于将来。因为“没有阳光,人类就没有一切。”“太阳是生命的源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跟着太阳走,就可以达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从这个角度看,作者应该是借该书表达了他的儒家仁者情怀。
再次,该书充满了生活智慧,是一部特别有“用”的著作。格物致知,首在经世致用。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沈教授学以致用的人生是智慧的人生,更是成功的人生。褚君浩院士说:“我与沈辉博士相识源于光伏技术研究的共同兴趣。对沈辉博士在光伏领域的贡献,我深为钦佩。国内有一大批像沈辉博士那样的科学工作者,他们热衷于科学事业、甘于寂寞、脚踏实地并坚持不懈,我国的科学发展前景辉煌。”周克崧院士说:“新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光伏产业更是新能源领域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在我国创新发展新能源领域的建设中,光伏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世界新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位科学家的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由沈辉等一批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光伏事业是充满希望的智慧事业,由他们拓荒的光伏产业,是有着时代大用的智慧产业,可助力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将拥有辉煌的未来。
诗人洪哲燮曾说:“为什么栖霞枫叶这么红?因为它贮满了足够的阳光。”沈教授现在的心依然像太阳一般赤红,依旧是个浑身贮满阳光的战士。“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跟着太阳行进,永不停步!”这就是中国光伏人永远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