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近日,化学工业出版社推出《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作者梁进通过展馆介绍、藏品解读以及分享感悟,为读者介绍20家世界范围内知名博物馆的藏品,解释经典艺术品为何经久不衰,提供看世界、看艺术、看科学的新视角。
梁进用新颖的解读视角看文物,从数学的角度看艺术。例如,“黄金分割比”是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看起来完美无瑕的关键,莫奈的《睡莲》是“函数映射”在自然界中的体现,而伦勃朗笔下的群像呼应着“正态分布”,湿婆雕像头上的火焰状装饰物正在表现分形……
“号称怕数学的读者也不用怕,我不会用数学公式轰炸读者,只是用数学思想和观点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艺术、畅游博物馆,或许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梁进介绍,“发散”是一个来自微积分的数学名词。在书中,他主要谈了世界各地独具地域特点的博物馆及其藏品,暗示很多艺术文物四处散落,仍然发光发亮,对应“发散”一词的含义。
梁进认为,要提升鉴赏水平只能靠多看、多想、多比较,不要人云亦云。他人的意见可以参考、可以启发,但更重要的是自己体会。“我小时候没有多少博物馆可看,那时没有受到很好的艺术教育,后来有机会出国,大量参观博物馆的经历给了我欣赏艺术的钥匙,因此也就有了此书。我不指望读者看了书就可以解惑,但希望可以在解惑的道路上迈进一步。”(童 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