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金办负责人详解5年新变
三大布局方向 助出版机构“一击即中”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聂慧超

  近5年是出版机构从“十三五”迈向“十四五”,全面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以项目为抓手是出版业不谋而合打出的“进攻牌”。与“十三五”之前相比,国家出版基金近5年在申报要求、资助项目规模结构、资助项目载体形式、资助项目出版内容、资助项目年检绩效考评结果等各方面,呈现出显著变化。

  三大变化

  资助定位更清晰

  资助标准更科学

  管理要求更精准

  国家出版基金办公室(下文简称“基金办”)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8年后,随着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办公室转隶中宣部,在职能定位上更加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同时,由于资助金额和资助项目数量规模从2018年的高位逐步回调,基金资助定位更加清晰,资助标准更加科学,管理要求更加精准。

  资助方向上,以年度《申报指南》为抓手,进一步向出版界释放出版基金服务中心工作、鼓励原创精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资助导向。同时,与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和出版奖项相衔接,优化配置申报名额,对承担重大项目、精品生产能力强的出版单位予以倾斜。

  项目内容上,严格要求项目内容要坚持正确导向、代表国家水平,突出创新创造和服务现实需求,对文献资料集成、个人文集类项目的要求日趋严格且资助收紧——2018~2020年的要求是“从严把握”,2021年之后调整为原则上“不予资助”——更加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由此可见。

  规模结构上,近几年资助项目呈现大项目占比逐年降低、中小型项目占比逐年提高的趋势,这与近年申报指南的目标导向与近年评审的结果导向密切相关。在坚持精品导向和提升资助效益的要求下,基金资助更加鼓励原创类中小项目,鼓励成熟度高、可行性强的项目,对于资助需求大、实施周期长的大型项目遴选、监管更加严格,同时在评审过程中,坚决剔除一些申报水分大、预算虚高、内容拼凑的项目。绩效考评方面,突出问题导向,将考评结果与出版单位申报名额、资助金拨款安排等奖惩措施挂钩,推动延期项目实施和处置。

  取得这些成果的重要保障之一,是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作机制。对此,基金办负责人总结了这些年“投资方”作出的努力:一是形成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省部级行政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的四级管理体制,保证了基金资助的正确方向和更好发挥基金效益。二是坚持科学论证、专家评审,对项目进行内容导向、学术和出版价值、资助金额把关,保证立项质量。三是根据出版工作新情况新要求,建立了一套涵盖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专家管理、绩效管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确保了资助项目顺利实施。四是实施全程绩效管理,对项目进度、成果质量、经费管理等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实施进度、成果质量,确保国家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由此可见,“投资人”的转型,也是压力与动力下发展的刚需。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三大建议 对标中央、吃透指南、打造精品

  如何做好谋划、规划与策划,提升项目“命中率”,对于出版机构而言,是新形势新要求提出的一大课题。对此,基金办负责人结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近年来的申报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要关注中央精神和文化发展需求,紧紧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要深入研究、吃透最新的中央文件精神,与中央要求对标对表。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重要会议文件、重要提法,都是出版选题策划的源头,比如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一系列重大举措,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总结和用好百年党史,科技领域坚持“四个面向”,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对这些新提法、热点、政策举措,需要出版不断跟进、深挖和细化,把中央精神和政策要求转化落实为出版资源和选题。

  要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紧密结合。站在建成文化强国高度,深入研究“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出版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目标、重要任务、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争取入选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以及古籍、民文、“走出去”等方面国家级专项出版规划,积极参与、延伸、拓展相关出版项目,同时要做好与各学科专业领域发展战略规划的结合。

  要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和具体部署。每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特别是对出版工作的指示,对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等都有很多具体要求和举措,都是策划出版项目的重要指导和遵循。

  二要吃透基金申报指南,突出内容重点精准申报。年度申报指南是出版单位申报出版基金项目的基本遵循。资助重点是年度申报指南的核心内容,是对基金资助项目内容范围和选题方向的细致解释。项目资助范围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对外交流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具体侧重的内容。这些重点每年都会根据最新的中央精神,结合出版基金工作实际和工作目标进行调整。出版单位须把握自身所处板块领域的要求,突出重点、找准切口、精心落实。

  要注意基金资助的特性,比如鼓励原创,向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表现方式创新的优秀项目倾斜,对重复性出版、简单汇编类、一般性个人文集类项目严格限制;比如定位为公益性,经济效益突出的畅销书或是大量发行的教材、一般性大众读物不在基金资助范围内。还要注意申报时一些技术要求,比如成稿率、项目情况说明、经费预算等,要按照申报指南要求认真填报,做到规范、真实、完整。

  三要努力提高项目质量,坚持打造出版精品。项目能否立项,质量是关键。要在策划、组织、申报等具体环节下足功夫,切实提高项目质量。在“准”上下功夫,提高选题针对性实效性,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现实生活,深入学术研究前沿,精准对接国家需求、现实需求、读者需求。在“新”上开拓,紧跟当代文化潮流,密切关注理论创新、学术创新的前沿动态,及时反映各领域、各学科最新成果,体现新概念、新提法、新成果,展现新视角、新方式、新史料。在“精”上深耕,踏踏实实挖掘素材,精益求精打磨内容,严谨细致遵循学术规范,切实提高项目思想内涵、学术含量、文化价值和编辑质量,打造更多具有中国风格、体现中国学术水准的高水平、原创性出版精品。

  上述三方面建议,多维度展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运作趋势与规律,为各出版单位把握规律,立足特色,合理定位,顺应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提供参考。

  但不容忽视的是,掌握方向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育“好舵手”。据了解,出版机构在推进重点项目中面临编辑制作困难的最关键原因在于优秀编辑人才的缺乏,只有保障编辑的个人价值实现与单位发展目标取得了高度统一,才能为重点出版项目的持续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外,实现出版项目双效最大化的价值取向,除充分借力国家出版基金等外部援助,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图书自身的市场效益。如何加大项目出版物的销售力度,实现自给盈利,才是推进重点项目良性循环的内在动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
   第03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专题
   第04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专题
   第05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推介·广告
   第06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07版:中国阅读周报·月览
   第08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推介·广告
   第09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推介·优案
   第10版:中国阅读周报·月览
   第11版:精品精荐
   第12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推介·优案
中国与阿塞拜疆签署关于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的备忘录
国家出版基金新信号助力打造出版高地
基金办负责人详解5年新变
江西电影集团和江西省文投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为中英建交50周年再续文化交流新篇
中国音数协宣布成立电竞工作委员会
华中地区首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运营开园
精彩导读
报头
中国图书商报一版要闻01基金办负责人详解5年新变 2022-04-01 2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