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工匠精神 供给侧改革 创意策划
○余登兵
在新时代,不只是制造业需要工匠精神,不论是狭义上的图书编辑还是广义上的图书编辑,其行业性质决定了践行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图书出版承担着传承文明与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更需要匠人、匠心和匠品,必须强化政治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图书编辑要做匠人。匠人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基础。图书编辑必须做有职业操守的出版匠人,敬业爱岗、务实肯干、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要将出版工作作为一种塑造灵魂的事业去坚守。
图书编辑要具备善于质疑、眼到“错”出的本领。图书编辑出版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质疑—核查—弄懂—记录—提升等阶段的学习过程。无论作者如何权威、专著如何高深,都要敢于质疑书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再权威的作者也会有疏漏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要查找各类权威资料,向《现代汉语词典》和《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相关出版法规制度寻求答案。做案头工作不能“过于自信”,不能“自以为是”,不能“相信他人”。做图书出版案头工作或者说编校工作要有啄木鸟精神,就是要做好“除文字害虫”的工作,这也是出版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的集中体现。
图书编辑要拥有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的能力。尤其是新进出版社的编校人员要具备善于学习业务知识并总结转化为己所用的能力。图书出版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一是要自学编校手册,用编辑业务理论来武装自己;二是翻阅资深编辑加工过的手稿,提高实战性;三是学会做业务工作笔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翻阅编校手册和编辑手稿过程中掌握的编校知识,另一方面在编辑每本书稿过程中做记录,如体例前后一致性、术语表达的一致性、需要请教作者的问题等,便于以后查找,也为写编辑札记、审读报告和书评等积累素材;四是运用好每次各级主管单位编校抽查结果,那些都是专家审读的书稿,能学到很多日常工作中学不到的东西,对提升业务水平有极大助益。
图书编辑要有匠心。匠心是践行工匠精神的遵循。图书编辑要做一个“责任心、敬畏心、虚心、细心、耐心、热心”等“六心”兼具的有心人。
首先要有高度责任心。编辑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政治站位要高,始终坚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读者出好书,用出版物为人民服务。其次要有敬畏心。敬畏之心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品质,出版工作要有敬畏心、存疑心,就是要敬畏文字。要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勤恳敬业的精神,对读者和作者负责、对出版物的品质负责,做好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第三是要虚心。图书编辑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新知识,充实自己,扩展知识面,提升自身素质。虚心向作者、同行和同事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第四是要细心。要想把书做好,必须细心。选题构思阶段要进行细致调研、反复推敲;审稿编辑校对环节要字斟句酌,严格把关,做到一丝不苟。体现在七个“每一”上,即要顾及书稿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甚至每一个标点,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第五是要有耐心。编辑是为人作嫁衣的幕后英雄,必须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第六是要热心。热爱图书出版工作,热爱这份职业,既要有热情,又要有灵性。只有勤于捕捉提取信息、分析研判市场、发掘整合资源,才能策划双效的精品图书选题。只有倾注热情,热心关注社会热点、国家政策文件等,积极思考,才可能会有精品图书问世。
图书编辑要出匠品。出匠品,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宗旨,也就是图书编辑要打造精品,图书编辑做匠人、有匠心,一定会出匠品。新时代图书出版行业的工匠精神就是要摒弃低效选题,优中选优,创新出版价值,聚焦图书品质品位,坚持追求精品。
大到出版社,小到图书编辑,应该明确其出版定位和选题方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图书出版人,打造匠品(精品),是每个从业者肩负的责任。图书出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把精品意识融入到出版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环环成就。任何一环出问题,都可能会功亏一篑。一是抓源头,严把选题质量关。选题“拉到篮子都是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选题应该是经过策划“选”出来的,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力戒平庸低劣选题、力戒重复跟风选题。要深刻认识图书出版行业的责任,要在选题策划、作者资源、选题落实等方面下功夫,明确努力的出版方向,做到高质量出版。不能停留在要书稿、等作者的状态,要主动出击,创意策划,参与作者创作。二是抓过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抓好过程管理,“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是编辑出版环节的重要把关制度,是编校质量提升的基本遵循,是保证匠品产生的重要一环。三是抓团队,团队协作出精品。图书出版工匠就像是一个导演,需要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一个过硬的编辑出版团队是打造出版精品的基本保障。
做图书出版,不变的是执着专注、一丝不苟,是对出版的坚守和敬畏;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需要改变的是创新出版思维方式。图书出版只有在静与动、不变与改变中才能不断地前行。新时代呼唤出版工匠精神的回归,只有用工匠精神才能唤醒图书编辑的出版初心。每一部传世精品的出版,离不开工匠精神,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离不开工匠精神,高站位出版和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工匠精神。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是顺应新时代社会文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所在,每一位图书编辑都要做好工匠精神的坚守者、践行者和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