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芬
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自2018年6月中旬面市,至今已加印10多次,销量近21万册,平均一年近5万册,这对于相对小众的小学教师用书市场来说,是较为罕见的。作为该书责编,窃以为这本书畅销有理,理在如下——
直击教师生存“痛点”。对一线老师来说,面临的最迫切的压力是什么?当然是把班带好、把书教好。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普遍接受过学术性培养,但在班级的管理组织、课堂的教学组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等方面可能经验不足,较为薄弱,进而导致在带班和教学成绩上压力山大。同在一线战壕的管老师,自然深知一线带班的得失与甘苦。管理好班级,教出好成绩,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线带班》关切了一线老师这一关键需求。
书中将一线带班中必须面对和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管建刚多年研究并实践有效的带班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出纲目,并细致地娓娓道来,告诉一线教师只要做好这“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带好班、教好书,从此不愁。
巧妙管用接地气。一线带班中的种种问题和困难,都能从管老师这里找到解决策略。他像个智者,有着无数的锦囊妙计。
万事开头难?管老师六招教你怎么抓开头。向前任老师了解:开展过什么语文活动?有什么班本化课程?以往的作业有什么要求?班级的优点是什么?最想改进的是什么?能帮老师做事的学生有哪几个?经常作业拖拉的有哪几个?爱闹的学生有哪几个?教师子女有几个?有没有以前来闹过矛盾和意见的家长?有没有比较特殊的家庭、特殊的家长?……问得细,又问得合情合理,又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这就是接地气。心中有数才能扬长避短。寒暑假作业,大多老师收后没了下文。管老师教你分类批阅,下载“奖状”在家长群分类表扬。开学第一课怎么上?管老师教你巧用两个“发飙开关”给学生立规矩。
家长难沟通?管老师六招教你搞好家长关系。照片“一对一”传家长,让他知道你关心他的孩子。不知和家长聊什么?管老师教你手机存座位表和好友表,和家长聊孩子的同桌、孩子的朋友、孩子的特长兴趣爱好,让家长看到你对孩子的用心。对后进生家长,管老师教你要多表扬多感谢,后进生有点进步,就发短信表扬感谢家长,让他看到希望也更配合你。办公室常备糖果和衣服,糖果用来奖励孩子,衣服给万一突然生病的孩子披。家长看到糖果,也看到了喜悦和希望;看到孩子披着老师的衣服,也看到了温暖和关心。家长群用好有讲究,管老师教你不发批评多发照片,表扬有讲究。
这些方法,不麻烦、不复杂,还很巧妙,一线老师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完全可以“就地取材”“现炒现卖”。一个字,好!难怪《一线带班》被一线老师们视为他们的“葵花宝典”。时间不够用?看管老师如何管理好每一天的每一点时间。基础不扎实,看管老师怎样让学生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怎么让后进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怎么让学生改掉“粗心”的毛病,怎样让课外阅读有时间和质量的保障、怎样抓好复习,等等。一线老师们经管老师这么一说一做一点拨,便豁然开朗,深受启发。
好读干净有吸引力。《一线带班》摒除理论,拒讲空泛的大道理,没有任何学术用语,有的都是管老师一线带班中具体的、个人化的、生活化的“问题解决”, 以及相关的“经验事实”。你可以看到教师真实的生活状况,看到一个个他和学生间的小故事,看到他的生活世界,包括他的所为、所言、所想、所感。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带有心灵轨迹实录的意义,这是能够激发起教师的阅读兴趣的。教师的生活故事是丰富的,也是琐碎平凡的。由于所叙是每个教师所经历的,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它会引起教师的共鸣,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涟漪,激起他们灵魂深处的颤动。管老师的带班故事,他的思考、他的各种“金点子”和实用小妙招,具有某种示范性,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一线带班》也是经验总结。但经验总结如何书写却大有讲究。管老师的研究,是种叙事研究,书写时他聪明地选用了教育叙事的呈现方式,这就避免了很多老师经验总结时 “穿靴戴帽”式的表达。既省却了自身概括提纯加工时的辛苦,也省却了读者接受转化时的辛苦。用叙事的方式书写一线带班的技艺和智慧,故事化的文本,加上平实简洁、干净真诚、略带点小幽默的语言,把一线教师内心需要的教育智慧,演绎得栩栩如生。
《一线带班》成书的背后,是管老师的执着、敬业和用心——20余年如一日地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正是这种记录,使他成为日常教学的旁观者、思考者,能从一线带班中那些看似鸡毛蒜皮、极易被人忽略的日常琐碎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进行条理、集中、深入的思考,从而超越平庸教学的重复与枯燥,实现教学的自主与自省。这样的《一线带班》,不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