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迎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前身——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以下简称西电社)成立了。西电社成立之初,就肩负大学出版人的使命,把服务高等教育教学科研作为建社宗旨,把出版优秀学术专著和精品教材作为立社之本和强社之路。
国家统编教材立社,
市场化探索超前
建社之初,新闻出版行业虽然仍受制于计划经济思维,但西电社面对作者“出书难”、读者“读书难”的社会“书荒”大环境,积极争取国家统编教材出版任务,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凭借过硬的图书质量为出版社赢得了初步声望并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梁昌洪教授的《计算微波》荣获电子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汤子瀛教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深得广大师生喜爱,成为出版社畅销多年的经典教材。在完成国家出版任务的基础上,西电社还积极自主开发图书选题,开始了出版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大胆探索与创新。西电社编辑深入校内各个院系、到国内多所著名院校,召开专家会议,挖掘图书选题。在自组出版的一批图书中,上海交通大学著名教授、1980年即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张钟俊先生的学术专辑(英文版)是这一时期代表作。1988年,西电社跟随学校名称变化,正式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信息化浪潮席卷,
西电电脑图书风靡全国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家发展开始走向信息社会。作为信息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计算机迅速进入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和千家万户,由此引发了中国计算机类图书需求和出版的“井喷”。西电社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依靠本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凭借对图书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实现飞速发展。编辑们四处出击,寻找专家,开发作者,精心组稿;营销部门积极参加全国订货会、大学订货会等各种行业、地区营销峰会,紧盯客户,抢抓订单;社内生产紧张有序,出版规模和发行码洋持续走高。紧随电脑图书全国“五强”,西电社跻身一线领军品牌,在全国出版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与此同时,学术专著引领信息时代变革步伐,焦李成院士的神经网络系列等众多科技专著,屡获国家图书大奖。大量计算机实用技术图书的热销,使“读西电书,走信息路”一时成为业界佳话。
高校扩招,
开创教育出版的“西电模式”
上世纪末,为提高全民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高校开始扩招。西电社敏锐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发展之需,着力加强高等教育市场化教材开发,率先和国家各类行业协会紧密合作。在短短几年即全新推出了面向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各层次的数十个系列,近千种优质教材,快速搭建了完整的产品线,极大地满足了当时教学需要。其中66种优秀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本科规划教材,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确立了西电社在高校教材出版方面的专业优势和市场地位。特别是西电社深刻把握市场条件下高校教材出版发行规律,一举打破此前数十年出版、教育条块分割、两条线的固有模式,毅然启动了“西电大篷车队”,在业内首创了出版社开车带教材样书,经年累月深入到各地院校系所、教研室举办教材推广展,把最新教材信息输送到广大一线教师面前,改变了之前学校老师只看教材目录选教材的落后方式,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这种直接走向学校进行组稿和推广,开创了教材出版、选用直接见面的“西电模式”,对后来教育出版社直接进校开展教学服务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学管理,激发专业出版新动能
到了2010年,随着高等教育从规模上的快速扩张转向内涵提升,高校教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西电社发展面临新的挑战。2011年4月,出版社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新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作。西电社以转企改制为契机,大胆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修订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精细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以制度激发人才活力,实行全员竞聘、择优上岗,重新设计目标任务考核及激励机制,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和积极性,员工工作热情和效率大大提高,出版策划、编辑加工、市场营销全线提速,发行码洋连续翻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快速提升。
在向管理要效益的同时,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西电社还与行业优秀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整合优质出版资源,力推精品教材,加大对外选题资源和市场资源开发与合作,成为推动出版社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与此同时,面向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西电社成功申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积极构建“电子信息类高等教育服务系统”,为纸质教材提供配套线上教学资源,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由此,西电社也完成了“从出版供应商到知识服务商”的理念转变。
新时代 新征程,矢志打造科技教育出版名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步伐加快,大学出版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西电社深入分析出版社发展新形势新任务,认为推动出版社高质量发展,务必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夯实意识形态责任,坚定文化自信,着力提高出版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与能力,依托本校优势学科,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强化电子信息出版特色,以专业化、系列化、精品化图书出版及丰富配套教学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扩大西电出版影响力,矢志打造科技教育出版名社。
近年来,西电社依托本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围绕国家“卡脖子”工程,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在战略核心领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术专著成绩显著。庄奕琪教授的《电子设计可靠性工程》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郝跃院士总策划的“宽禁带半导体前沿丛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焦李成院士总主编的“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丛书”等科技专著在相关领域产生极大影响,每年都有近百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及行业学会的奖励。
在服务教学方面,提高政治站位,抓紧推进课程思政内容进教材、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着力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邀请业内专家充分论证,大力促进专业教材顶层设计,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雷达工程、物联网、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无人机等专业化、系列化、精品化教材不断推出,新形态教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教学配套资源日益丰富,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在线教育平台功能和内容资源不断提升,西电教材专业品牌正在焕发出新的光彩。
回顾西电社40年的发展历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西电社必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团结奋斗的现代科教出版人。对标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和本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西电社的使命就是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