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须友(福建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 图书出版 新媒体 融合路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给传统图书出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环境中生存,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必然。当然,传统图书出版要与新媒体有效融合,需要找到适宜的路径,所以基于融合路径展开分析与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福建地方文化图书出版为例,讨论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路径,旨在为现阶段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困境
传统图书出版业正面临着与新媒体融合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技术限制与版权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而传统图书出版业在这方面相对滞后,这成为融合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另外,版权归属不清晰、版权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使得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这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福建人民出版社长期耕耘地方文化图书板块,出版过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图书,这些图书都具有很好的文献价值,也具有和新媒体融合的客观条件,但由于技术和版权问题,走不出传统出版和新媒体融合的困境。如《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和漳州府分册等,这些资料收录的碑铭资料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许多不同领域,展示了地方历史变迁的广阔图景,对于其他领域的地方史研究者来说十分珍贵。就是这样的一套丛书,我们在“怎样进行新媒体融合”上也碰到了难题。今后我们将陆续推出《福建宗教碑铭汇编》(福州府分册)纸质出版物,正在思考如何与新媒体融合,而不仅仅是将其简单转化为电子图书。
二是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传统图书出版业在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传统图书出版业需要改进产品设计和服务质量,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福建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过《闽南方言大词典》《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福州方言大词典》《现代福州八音字典》《宁德方言常用词典》,笔者曾经思考并担忧,将这些纸质出版物转化为电子辞书出版发行后会让我们纸质的词典滞销。另外一点,现阶段我们没有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将这些好的辞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其他途径产生利润,这些有意义的探索正在进行中,但我们认定一个方向就是要和新媒体融合。
三是内容监管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内容监管是一个重要问题。新媒体面临着审核难度大、传播速度快等问题。如何在保证内容多样性的同时,确保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这是传统图书出版业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政府层面已经作了很多努力,颁布了法律法规,还有相关的执法部门密切地配合出版界。但是现实是监管海量的资源确实力不从心,如何从技术上进行突破,亟待有关出版宣传部门规划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夯实基础。
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
立足于福建地方文化图书出版进行分析,要实现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如下路径是可以尝试的。
首先,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在福建地方文化图书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就宣传和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来看,主要的措施如下。
一是制定宣传计划,包括宣传的目的、受众、渠道、时间节点等。可以根据福建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宣传计划。如福建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八闽文库》出版工程,首批推出了《福建文献集成·初编》,共200册。在出版工程立项之初,福建人民出版社就利用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该出版项目,让其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出版界的焦点,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新媒体平台宣传尝试。
二是利用社交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有关福建地方文化图书的宣传信息,向受众展示福建地方文化的魅力。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福建人民出版社在推出《福:中国传统的福文化》《让中华福文化绽放璀璨的时代光芒》《福建传统的福文化》《福文化概论》等“福文化”系列丛书后,大力宣传福文化,配合有关福的典故、书画、器物、风俗、人物、建筑、雕塑等诸多方面的图片、视频,轮流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播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制作宣传视频。制作一些有关福建地方文化图书的宣传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内容可以包括福建地方文化的历史、特点、内涵等方面,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福建地方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四是利用网络媒体。发布有关福建地方文化图书的新闻稿件和报道,提高福建地方文化图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福建民间契约文书》(50册)出版全流程都运用网络媒体宣传,不断发布最新发现的契约文书的消息;图书印制完成后,邀请省内的网络媒体如东南网、新华网福建频道等做了适时的宣传。
五是开展线上活动,如线上讲座、研讨会、读书分享会等,向读者介绍福建地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图书出版形式。一是增强现实(AR)出版,将福建地方文化的内容以更加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同时利用AR技术为图书添加互动环节,提高读者的参与度和阅读体验。二是虚拟现实(VR)出版。通过VR头盔、手柄等设备,读者可以进入模拟的福建地方文化场景中,提高对福建地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三是3D出版。通过3D眼镜、3D显示器等设备,读者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真实感的福建地方文化场景和物品。同时,3D技术为图书添加互动环节,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福建地方文化的细节和特点。四是交互式电子书。通过电子书阅读器或手机APP,读者可以阅读具有交互性质的福建地方文化图书,进行互动操作和探索。五是多媒体融合出版,将福建地方文化的多个元素进行融合出版。例如,福建人民出版社利用出版社的内容优势,开发了“七彩树幼教资源库”“中国闽菜传承与创新数字出版平台”,在纸质出版方面进行了延伸,真正实现了传统出版向多媒体出版的融合。
最后,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跨领域合作。一是与影视产业合作,将福建地方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影视作品当中。例如,《中国闽菜》一书,在纸质出版物获得成功之后,与福建电视台合作推出《中国闽菜》纪录片,将传统闽菜向全球推广,对外很好地宣传了福建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此外,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投资拍摄的《吾爱敦煌》正在上映,好评如潮,这也是福建出版界和影视业合作的成功案例。二是与旅游产业合作,将福建地方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当中。如文化体验游、民俗风情游等,让更多人通过旅游活动了解福建地方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三是与网络游戏产业合作,将福建地方文化的元素融入到网络游戏当中,让更多人通过游戏体验了解福建地方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四是与商业领域合作。将福建地方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商业产品当中。福建人民出版社积极探索建立融合出版产品孵化生态,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授权电子书在掌阅、学习强国、咪咕阅读、微信阅读、可知等平台上架,利用出版社的内容优势,开发了“闽南话在线词典云平台”“闽台民间族谱数字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数据库”等数字平台。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数字产品H5版、手机APP端、PC客户端等不同版本。福建人民出版社还利用自身的内容优势,将已经出版的纸质图书《诸神的游戏》进行再度运营,推出数字藏品。
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意义
传统图书出版和新媒体的融合是图书出版的重要创新举措之一,其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是扩大受众覆盖。让图书进入更多的受众视野,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高图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新媒体平台实时更新和发布图书信息,让读者及时获取图书的最新动态。此外,新媒体还可以通过推荐算法和社交网络等手段,提高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效率。三是增强内容表现力。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图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读者。四是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互联网广告、社交媒体营销、搜索引擎优化等手段,将图书宣传精准推送给目标读者,提高市场推广效果。此外,新媒体还可以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等方式,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和优化产品设计。五是促进文化产业升级。例如,网络游戏、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与图书出版相结合,开发出更具创意和文化内涵的数字阅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