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所“进京赶考”,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方所创始人毛继鸿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焦翊

  1月20日,以“知北游”为主题,方所北京首店落地五棵松万达广场,并以图书为核心,融合设计与文创,时尚服饰,亲子阅读成长等多元业态,着力构建“流动的文化客厅”。继PAGE ONE、西西弗、钟书阁及上海三联书店后,北京再迎知名书店品牌入驻。

  创立13年来,从广州出发,途经成都、青岛、西安、三亚……方所一路曲折北上,最终落地北京五棵松,250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体现着方所一直以来坚持的“大店效应”。在首都北京,方所打造了一家怎样的门店?如今的方所,又有着怎样的“野心”?在方所开业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方所创始人毛继鸿。

  发挥首都优势 实现创新发展

  方所书店致力于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而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在毛继鸿看来,他并没有刻意要在北京开一家书店,一切只是恰到好处。他说:“我不会设定一个一个特别具体的目标,来了这个事情,我就得尽力去做好,然后去完善它,计划可能只有40%,但你要咬住,把可能性变成80%,完善到90%。”毛继鸿也看中五棵松商圈的发展后劲,他认为方所入驻后,将对五棵松商圈的圈层进行重新塑造,提供更好的“文化+商业”空间,并将在年轻人和亲子两个方向上有所突破。

  “北京可能是全中国知识分子最聚集的地方。”毛继鸿表示,在其他地方做一场文化活动,需要动用许多人力物力,但在北京,“遍地都是角儿”。他还强调:“在北京的大环境下,文化空间的发展没有太大问题,重点在于能否做出特色。”

  对毛继鸿来说,北京有更深层的意义。“北京更多的是基于所有的智慧与知识的累积,重新生发出的数字艺术、数字文化,或者说科技与文化、科技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更跨界、更包容以及更创新。”更富创意、更加多元,让他觉得,在北京,“任何一个玩法都有可能。”

  理念先行 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好的产品

  “文化空间的本质是商业,肯定要盈利,不然怎么让你的员工更有尊严?如何生存?”在毛继鸿看来,资本有其优势,但资本与文化之间不应该是共同利益体,而是共同价值体。“价值更重要,甚至大过利益。”

  书店的主理人并不是简单的“负责人”的概念,在毛继鸿看来,还需要具备更多能力。“主理人是什么?主理人需要具备经营者的能力,同时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基本上是自有资金,没有接受投资,相对自由,这样在做书店品牌、做文化的过程中,就可以拥有独立性。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要素,如果你不独立,就缺乏自由和灵活性,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容易枯萎。”对毛继鸿来说,“失去自由”是最不能接受的。

  毛继鸿认为,有理念相同的合作方,开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如同北京店一样,2023年秋开启合作,不到半年时间,一个数千平方米的门店就拔地而起。

  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好的东西。在当下,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实体渠道客流下滑,但在毛继鸿看来,消费升级与降级是伪命题。他以故宫和陕西博物馆一票难求的门票举例表示,当下文化需求其实更大,只是消费者更注重内在和自我感受,真正回到对“真知识”的追求上,人们愿意为真正好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买单。因此,书店要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多的可能性,不要被价格裹挟。

  同时,在毛继鸿看来,方所愿意打开更多人对美的感知,引领人们在美育上“睁眼看世界”。“美不是教的而是育的,是你的行为、你周围的环境,它需要你有创造和发现的心。如果我没有提供高质量的东西,那是我没到达的专业问题。但你愿不愿意接受是另外一回事,不买也没关系,我提供一种视觉养眼,帮助你开眼,那就达到了我的目的,希望消费者能被这个氛围所感染。”(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

  转变经营思路 构建“3+1+1”模式

  提到方所,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毛继鸿,“毛继鸿=方所”深深刻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但毛继鸿坦言:“我虽然是创始人,但前面大概10年都是职业经理人在做经营,这两年才是我在做CEO。”

  高额的运营成本、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困境,正式接管方所后,毛继鸿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账”。用他的话来说:“我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

  但与其耗费时间弄清楚“糊涂账”,不如大刀阔斧地改革更有“效率”。毛继鸿喜欢“扁平化”管理,虽然是CEO,但他更看重凡事适可而止,他负责掌控大方向,具体经营工作交给各自门店的管理团队负责,给他们最大的自由。在“大方向”的掌控上,图书和时尚品牌“例外”,是方所两条腿走路的核心,在图书领域,毛继鸿的尝试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止损。“文化客厅”的理念,注定方所每年都会举办数百场的文化活动,在过去,高品质文化活动=高昂的成本付出。毛继鸿接管方所后,将活动成本压缩了约90%。但这并没有减少方所的文化活动数量,也没有降低活动的质量。2023年,方所共举办活动451场,其中文化类活动391场。“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的策划与运营机构,我们希望真正打造一个既有人文关怀,同时又能盈利的‘商业+文化’空间。”

  这一变化的杀手锏,来自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与传统快消行业不同,书店与文化密切相关,书与作者,是这里永恒不变的主题。文化聚集地的属性,使其更容易招募到文化新青年,他们加入书店,不仅是谋一份工作,还因为理想和文艺青年特质。

  一方面,毛继鸿鼓励年轻员工在小红书等平台开设账号,并自主策划文化活动,实现“人人都是策展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每家门店所在城市的文化资源,“就近取材”邀请活动嘉宾,开展文化活动,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嘉宾的线上连线,以降本增效。

  除了将活动的策划交由员工主导,近年来,方所以文化力、城市力、编辑力、策展力为核心,着力构建一个动态的文化场域。以“多元”“创新”为理念,越来越多的活动不仅由方所主导,方所也更多地参与到文化活动、IP运营等方面,实现了业务的拓展,也进一步深化着方所“公共文化空间的策划与运营机构”的定位。

  其次是构建“3+1+1”模式。在方所图书板块,“3”即在图书展陈上,以“艺术设计美育”“文学生活”“新思潮”3种类别进行空间布局,引入不同类型的图书品种。2个“1”分别是引入针对年轻群体的ACG(即Animation动画、Comics漫画与Games游戏)文化和适合儿童的小方所。

  转变经营思路,也为方所带来了销售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1月~9月,方所图书销售同比增长45%;ACG销售同比增长165%;小方所销售同比增长6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稿/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
   第03版:高端特稿
   第04版:年度好书
   第05版:专题/主题出版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出版学科
   第08版:综合
   第09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0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专题
   第11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金牌经理
   第12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行情报告
   第13版: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出版/榜样团队
   第16版:出版/榜样团队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2023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2023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20版:中国阅读周报·2023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广告
边工作 边写作
方所“进京赶考”,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毛泽东在1921》新书发布
伍剑《泥娃》读者见面会举行
书香传递生态文明之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综合08方所“进京赶考”,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2024-01-26 2 2024年0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