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沁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国际部主任)
2017年,我第一次参加博洛尼亚童书展。那时候,曹文轩教授刚刚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我们洋溢着兴奋。接下来的两年,我继续参加这场世界最大的童书盛会,在忙碌的活动和版权洽谈中感受到展馆大玻璃墙的投影,那是亚平宁半岛的阳光。疫情后的2023年,湘少社第一时间跨出国门,回到博洛尼亚书展现场。2024年,中国联合展台重新搭建在26号馆——大家都回来了。今年,再访博洛尼亚,我已经成了一个版权老兵,但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新鲜感。地球绕着太阳转了整整一圈,老朋友终于相聚,新朋友逐渐认识。亚平宁的阳光独宠童书人,我们在一次次相逢中充满喜悦。
让中国故事被世界听见
这次书展,湘少社的任务很明确:推广蔡皋老师的艺术成就;推动《丝绸之路大冒险》等原创作品的国际版权合作;《2025卓越大师·中国插画集》让世界看到中国童书市场的潜力。
中国图画书靠近世界舞台中心。4月1日,蔡皋老师的两次登台演讲座无虚席。当她站在台上,用带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讲述心中的桃花源和内心的热望时,长枪短炮围满了座席后方。我切身感受到氛围的变化:中国作者和作品在被看见,在不断靠近舞台中心。一位外国教师两次来到展台,与我们聊了近一小时。她说:“我的孩子吃早饭的时候问我,妈妈,蔡皋的图画书呢?我每天给孩子看蔡皋老师的作品,这些作品太美了,值得向全世界推荐。”
以国际方式参与国际讨论。同样走到舞台中心的,还有书展首日在主舞台举行的第二届“卓越大师·中国”颁奖典礼,在30号馆正中心举行的“卓越大师·中国”优秀作品展,以及我们的一场小小的闭门版权推荐会。《丝绸之路大冒险》版权推荐会,虽然只租用了一个会议室,却堪称“国际化”的缩影。
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意大利作者、中国出版团队同台,讲述这套书如何让丝路历史“活”成孩子的冒险。现场座无虚席,全是各国出版商,讨论套书的出版策略。看到魁梧的阿拉伯出版商,我偷偷地想,书里的魔法小猫蜜蜜,在阿拉伯是不是可以变成骆驼呢?一下午实实在在的项目讲解和茶歇讨论后,4语种版权意向顺利敲定。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场小小的闭门活动,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媒体的主动关注。
当天下午,“中国童书市场数据发布”在30号馆的舞台区举行。当我登台,向全球同行讲述湘少社近年来的版权成果和合作意愿时,一双双碧眼蓝眸认真聆听。接下来的两天,我马不停蹄地参与了中国·西班牙版权交流会和中国·意大利版权交流会。我们的讲述不再局限于中国展台。从一本本童书开始,我们拥抱世界,也让中国故事被世界倾听。
一本手工书与一场场偶遇
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紧张的洽谈现场。一天清晨,我陪着蔡皋老师,和她女儿翱子,随意逛起书展来。陪画家逛童书界最负盛名的博洛尼亚插画展,我感觉空气里都飘起幸福的甜腻。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当我们随意逛到25号展馆时,翱子老师突然指着一家小小的展台跳起来。那个展台貌不惊人,却藏着精工细作的手工造纸和工人手工制版印刷的图书。
蔡皋老师一页页翻开图书,我随着她的目光翻译和讲述书中用英文写的故事。她赞叹着:“鸟画得这样生动!树画得如此多姿!”我也逐渐沉迷在书本粗粝的手工纸、灵动的笔触、巧妙的构思和精美的设计中。我们忍不住和展台工作人员聊起来。原来,前台坐着的就是手工制作负责人,一位印度先生。而白发苍苍的高个老先生,则领着我们走向里面正在忙碌的女士:他的妻子,Tara Book出版社的创始人Gita Wolf。
童书人与童书人的偶遇,总是迸发出惊喜。我想,如果要从国外带回纪念品,最好莫过于博洛尼亚书展的精美手工书了吧!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几本书,并请在场的几位外国图书制作者签名留念。会后,我爱不释手,翻到底部一看,图书限量发行2000册,居然每一本都有手写编号,更觉自己赚了。
相逢的惊喜,更多地蔓延在约见之中。展馆之内,我的行程常常首尾相接,几天都没有时间正式吃午餐。幸好中国展台备有茶点,我在志愿者手中拿好碟子,一边修改发言稿,一边吃上几口。可是,比我忙碌的另有其人。张明舟主席从我身边路过,抓了两块我碟子里的小饼干,声音迅速飘过:“来不及买午饭了,我得去下一个约见,拿点你的东西吃哦!”哈哈,或许这就是童书人的面议:信任和忙碌吧。
沿着展馆的玻璃窗找去下一场合作的路,阳光直直照在身上。恍惚间,我走过了好多年,走过了好多不一样的书中角色的展陈和基本不变的各大展商。
曹文轩老师在本届书展上的一次演讲的标题是“变与不变”。他说的是文学的疆界。童书人的相逢亦如是。带着故事来,载着故事归。变的是年年更新的书目,不变的是心底的惦念、守候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