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川
书店是连接图书供给端和消费端的重要纽带,是编辑和读者沟通最直接的场域。对于图书编辑来说,书店不仅是获取灵感和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市场、读者和行业动态的窗口。当读者拿起书架上一排排的图书时,编辑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在阅读需求个性化逐渐凸显的时代背景下,独立书店在传统书店中异军突起,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和驻足,许多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独立书店排行榜”。
独立书店是指由个人或小型团队独立经营的书店,通常不隶属于大型连锁书店或出版集团。它们以独特的选书品位、个性化的服务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著称。在国外,有1732年成立于葡萄牙里斯本的贝特朗书店、有1919年成立于法国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有2003年成立于伦敦的伦敦评论书店……在我国,独立书店通常集中在省会城市或者文化发达地区,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苏州等地均存在着一批各具特色、受众明确的独立书店。走进独立书店,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类图书,人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与传统书店的不同。
选品注重个性化、主题化。每家独立书店都有自己显著的品牌特色,如果你是社科类图书的拥趸者,你一定听说过单向空间、万圣书屋;如果你是电影、文学爱好者,你一定不会错过库布里克书店;如果你是港台书的收藏爱好者,你一定踏足过刺鱼书店;如果你是考古迷,一定拜访过考古书店……这些在小圈子内部赫赫有名的独立书店,为各个领域的爱好者们提供了一方安静的天地,许多市场上不太常见或者已经绝版的图书,往往可以在这些独立书店中寻觅到熟悉的身影。可以看到,独立书店是根据店主或选书团队的独特品位和兴趣来挑选书籍,常常围绕特定主题或领域深度选书。店主会特意避免千篇一律的畅销书,更倾向于选择小众、经典或具有独特价值的作品,许多装帧设计精美、印制工艺独特的典藏级图书,也更容易在独立书店的书架上出现,这些构成了独立书店鲜明的选品特色。
营销策略灵活。独立书店不依赖大型连锁书店或出版集团,能够自主决定经营策略,较少受市场趋势或商业利益驱动,因而在市场图书之外,独立书店更愿意引进独立出版社或自出版的作品,为小众作者和新兴创作者提供创作和展示的平台,并围绕新书签售、创作对谈、读者交流会等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依靠读者和作者自发的兴趣形成“同温层”,这样一来,独立书店与读者不再是单一的商业关系,而是成为了具有沟通、交流和互动的新型伙伴关系,很好地避免了图书营销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弊端。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附加服务,既能凝聚一批具有共同阅读兴趣习惯的用户,为同类型的后续选题汇聚了潜在的消费者,又传递了特定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成为一座城市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洞察市场热点。独立书店往往会将与书店品牌特色相关的热点书目做集中展示。编辑可以留心书店的陈列方式,哪些书被放在入口、推荐区,同类产品有哪些不同形式,在装帧设计和内文排版上有何特色?这种主题化的展陈方式反映了书店当下的推荐策略、当前的市场趋势和读者偏好,能够帮助编辑把握出版热点。
了解读者需求。读者是图书产品的受众,如何贴近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的购买意愿是编辑在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中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在独立书店中,常常能直接观察到读者的购买意愿,读者翻阅的频率、停留的时长,都能成为编辑在做同类产品时的重要参考,如能与读者略有交流,获得的经验应该是编辑在办公室埋头审稿所不及的。
精进装帧工艺。独立书店汇聚了一批“小众”图书产品,在同一图书内容下,各个出版社往往会在图书的装帧、印制等工艺上额外用功,以求脱颖而出。留意书籍的封面设计、内文排版、装帧用纸,学习优秀的设计案例,有利于编辑提升自己出版物的视觉吸引力,增强图书的表现力,从而吸引读者注意。
在传统编辑的技能之外,要想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趋势,编辑可以利用好独立书店与读者之间的平台和桥梁,留心独立书店定期举办的对谈会、交流会、互动讲座等活动,在图书上市前做好预热,以便在发行营销阶段顺利打开市场,同时借助读者的阅读打卡等活动,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营造声浪,为扩大图书影响力助力。此外,编辑也可以在竞品分析、新兴趋势、营销策略、行业交流等方面获得一些心得和收获,对于自己的产品将会大有裨益。
总之,编辑想要打造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图书出版物,少不了敏锐的观察力。当独立书店方兴未艾之时,编辑应该学会与其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