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首部覆盖中亚五国全域、系统解析30年土地覆被演变的大型中俄双语地图集——《中亚五国土地覆被地图集(1990—2020)》由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出版。该图集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包安明研究员担任主编、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古丽·加帕尔研究员担任副主编,依托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等丰富资源、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编制而成。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核心地带,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高质量共建的先行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该图集基于覆盖中亚五国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的1040景30米分辨率多源卫星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影像融合、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技术,编制了中亚五国整体,各国及49个州(市)4期共192幅土地覆被专题地图,并配套撰写了文字说明。图集采用二级分类系统,一级类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二级类进一步细分为水田等25个类别,系统展示了中亚地区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动态反映区域生态格局演变趋势,是科学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科学意义。
该图集是首部系统反映中亚五国及其49个州(市)土地利用及其时空变化的地图集。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该图集的学术价值及应用意义已突破地域限制,其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于中亚五国,更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于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