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人民大会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共同举行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加入中国出版集团的交接仪式。至此,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成为第一家完成出版体制改革的中央部委出版社。也是在这个时候,肖启明来到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他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进入中国出版集团,意味着进入了全国出版的大舞台,进入了舞台的中央,这是历史给予出版社的机遇。”而在此时加入,是他和出版社的缘分,应该倍加珍惜。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2月,至今已经建社21年。原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下属的出版社,一直围绕人大工作开展出版发行工作。肖启明介绍,在2006年以前,民主法制出版社的图书大部分为人大工作用书和法律图书,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从2006年开始涉足人文社科图书出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7至2008年,出版社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出版社的发行码洋达到8332万元,2009年公布的新闻出版总署首次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定中,获得“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
肖启明说,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的说法,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是“出身名门,嫁入豪门”。出版社自2006年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时候改革重组,今年又加入中国出版集团,其意义非同一般。谈到新工作和新任务,肖启明思路很清晰,他介绍说,出版社进入“新阶段”以来,主要做一些与集团公司工作尽快接轨的工作和基础性的工作。根据集团公司的股改上市的要求,出版社做了尽职调查、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一系列工作。此前因重组而缺人的岗位,人员现在已基本到位,机构也逐步完善,出版社的选题,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现在更多要考虑的,是怎样从产品线的意义上来规划出版社的产品,为制订明年的选题计划和‘十二五’规划,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
对于出版社在主要业务板块的表现,肖启明也有自己的理解:之前民主法制出版社的产品,主要是人大工作用书、法律图书、人文社科类图书。人大工作用书,主要是为全国人大服务,没有延伸到地方各级人大;法律图书,占法律图书的市场份额太小,市场影响力很弱;虽然近些年在社科方面出版了一批畅销书,但出版社整体上体量较小。在记者问及出版社在加入集团前后的图书的重心有何变化时,肖启明表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很看重作为法律图书出版专业社的民主法制出版社,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法律图书出版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在人大工作用书方面,要做精做细,要充分利用全国各级人大的资源;人文社科图书方面,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做强做大,畅销书和常销书搭配,通过畅销书的市场影响力带动常销书的销售。除此之外,民主法制出版社还将适当开发新的产品线,让出版社的产品更加丰富。肖启明提到,比如该社不久前出版的《三把钥匙解健康》,就是针对市场对健康图书的旺盛需求而策划的。而请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陈建国写此书,也是想对目前鱼龙混杂的健康养生图书起一个正本清源的作用。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期”,肖启明踌躇满志,“我们会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强有力的支持下,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力争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优势明显,出版特色鲜明,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与相当的综合实力,体制先进、管理科学的现代出版企业,为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国出版集团建设法律图书产品线和壮大综合实力,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