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众多畅销社科书一样,新一波日本题材图书主要出自民营图书公司的手笔。在这一轮日本热中,民营图书公司引领了这一风潮并充当了主力军。出版社甚至是一些老大哥级的大社在选题嗅觉上的迟钝和选题策划上的保守暴露出了它们起舞时脚上的铁镣。针对日本题材出版社的缺位,某大社编辑这样表示:“并不是我们不想做这样的题材,虽说我们编辑不是周公,但也不是傻子,在《德川家康》热卖之后还没有反应,那在《1Q84》之后还能无动于衷吗?不是出版社嗅觉不敏感,而是行动力太差,特别是在日本这种所谓敏感话题上,选题计划的时候就得审,稿子付梓之后还得审,不行还得删改,把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删没了,其实这书也就没价值了。”另一位出版社的社科书编辑则更为直接,“其实人家民营公司拿着稿子了不还是在出版社出版嘛,出来的书不还是打着你出版社的名字嘛,这不敢那不敢,别人说我们是带着镣铐跳舞,我说我们是戴着紧箍咒跳舞,这镣铐不在脚上,而是在脑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