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策划人员了解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各家涉足这一题材背后都有成熟和准确的市场判断。比如,亨通堂在“日本文化系列”之前还推出过“日本战国物语”系列。公司相关人员表示,这两套书都是用轻松的笔法来介绍日本正史,主要是希望吸引爱好日本游戏、动漫的年轻群体。一些年轻人最初知道德川家康、丰臣秀吉都是在游戏里,他们希望了解得更多。而《史上最强日本史》也是看准了《明朝那些事儿》带热的通俗历史读物市场,在各家专注中国史的时候,以日本史一书率先占领通俗外国史的细分市场。
题材之后,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作者。不论是时下热门的日本题材,还是今后可能会热销的“欧美”题材,除去本国人对自己国家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的观照,一个大问题就是从哪里找出这么一些“知日”、“知美”、“知欧”的本土作者来对对象国进行符合国人思路和趣味的观察、分析。图书策划们普遍表示,需要找一些有独到的理性观点的(如《冰眼看日本》等)、有市场影响力和地位的(如萨苏的《与鬼为邻》,刘柠的《下流的日本》和以前的《岩松看日本》等)、熟悉日本文化而文笔又好的作者。这样的作者中,学者对日本的关注深度和文字的通俗程度可能并不适合大众阅读,所以市场更青睐一些草根。基于这样的想法,蒋晓丹在做《别跟我说你懂日本》的时候就很想找一个真正的草根代表:他必须要完整地经历旅日学生、工薪阶层、移居日本这一系列过程,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叙述能力、客观理性的视角和一定的文化底蕴,通过他的目光,国人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触手可及的日本,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叙述,国人才能轻松加愉快地进入阅读的状态。蒋晓丹经过半年时间在豆瓣和各类博客的搜寻,才最终确定了《别跟我说你懂日本》的作者王东。而针对不同读者群,各家也在作者选择上反复斟酌。磨铁选择了研究日本文化20余年、《读书》杂志开专栏介绍日本的第一人李长声的《日本——二十年零距离观察》。从细节中解读真实的日本,用透彻、深入的观点和风趣的文笔满足有深度阅读需求的读者,而年轻作者樱雪丸则吸引了大批80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