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01:中国阅读周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体书店“啃老”莫如在顺应中寻找定位
  ■陈 斌(书评人)

  近日,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成都印象大书房关门,众多人文实体书店批量倒下,还活着的实体书店则纷纷“变身”、“转型”以求自保。不过《华西都市报》记者持续调查发现,就在实体书店设法突破网络“围剿”之时,最近又冒出了一些个性购书或阅读网站,开始瓜分实体书店已经被蚕食得相当厉害的“蛋糕”。比如一个小时就能到货的快书包,免费借阅的“网上图书馆”青番茄,他们都吸引了大批年轻的读书人。

  随着一批批实体书店的倒掉,舆论和一些人士对实体书店的眷恋再度升温,其中不乏对网络书店大加挞伐的言论。可以肯定的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传统形态的冲击不言而喻也无法阻止。这也意味着,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迅速发展的网络书店,同样会对传统实体书店形成强烈冲击。对于实体书店而言,不应只顾“啃老本”,而是如何急中求变,确立新的市场地位。

  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把书店提升到文化的矜持地位。从社会分工结构的粗线条上看当然没错。但是,不管何种形态的书店,本身又具备市场的许多特征,否则就不足以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书籍产品的顺利流通,包括知识的最大限度传播。简单点说,书店具备文化与商业两大特征,强调其文化属性没错,但商业特征同样不可或缺。

  回过头来看,网络书店之所以对实体书店形成较大冲击,改变的并不是文化属性,而是商业规则,即借助互联网“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优势,构建方便的查阅平台和新的低成本流通环节,像电子书还提供了传统书店难以比肩的信息阅读量。其实也不仅仅是书店,在电子商务的飞速扩展下,近年来,传统商品销售门店,同样遭到网店对市场份额大举蚕食的威胁。据悉,2009年全国网络购物金额达到2500亿元,而到了2010年则一跃超过4000亿元,较上年强劲增长60%。展望网络购物的未来,不少专家均认为前景喜人,网络购物的超常规成长并未结束,这同时也意味着,传统销售模式不可能稳坐江山,竞争风云必将愈加激烈。

  其实,在网络书店面前,传统书店也并非一味被动“挨打”。在刚刚落幕的香港书展上——香港出版人就曾设想,建设“按个人的喜好挑选感兴趣的内容自行组装成书”的未来书店,按需出版。对许多读书人而言,这无疑是个极令人心动的福音。此举同时还表明,传统书店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下,并非毫无胜算,关键要在积极发挥传统书店文化优势的同时,努力顺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不是拱手退出市场。

  书店的未来也许一时难以预料,但至少眼下,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并存很可能成为一段时间的现实。并存包含两层意义,即既是一种商业形态上的竞争,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上的互补。传统书店要想在这种共存中不被淘汰,就必须摆脱传统模式的羁绊,学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这才是最当思考的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最现场报道
   第03版:现场最报道
   第04版:现场最报道
   第05版:现场最报道
   第06版:现场最报道
   第07版:现场最报道
   第08版:现场最报道
   第CG0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CG02版:人物·传记
   第CG03版:非小说
   第CG04版:文史·童书
   第ZK01版:中国图书营销周报
   第ZK02版:本期关注
   第ZK03版:本期关注
   第ZK04版:广告
第一时间书
导读
中荷作家交流:书籍内外的思想碰撞
实体书店“啃老”莫如在顺应中寻找定位
“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办
王立群:历史剧可有一些杜撰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CG01实体书店“啃老”莫如在顺应中寻找定位 2011-09-06 2 2011年09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