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编客·编客学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能不断折腾的编辑才是好编辑
  ■李家晔(图书策划人)

  在江湖上,哪个行业最难混,无疑是出版业;或者说在新兴行业中,哪个圈子的人做得最苦逼——无疑也是出版编辑——这都早已是共识了。当北京磨铁图书抛出把书当产品(商品)来做时,书——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和功能,而变成了商品和消费品。那么跟传统行业卖货就是王道同理儿,更有读客图书公司说得形象,“卖书要牙膏一样卖”,一个“卖”字,突出了时下书的本性,就是消费品。为此,笔者以“教技巧、重实战”的漫谈方式揭秘那些鲜为人知的畅销书的策划和运作。

  限于篇幅,文中部分出版机构或图书策划公司的名称,尽量用业内约定俗成的简称。

  畅销书及其卖点在何方

  何为畅销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的“畅销书”,就是一个指标、销量,一本书能在一年卖过30000册。当前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某本书一年内卖50000~100000册的已很难做了,一年能销30000册,绝对是一个不低的数字,它意味着要印到50000册或者以上。除了这个指标,只要不违反出版法规,没有第二标准。有人说畅销书都是烂书、垃圾书,尤其是读客策划的书,但不管如何,人家能折腾到这个销量,就是牛X,何况人家出的系列书还能继续卖得这么好。这跟票房是一个道理——管你烂不烂,我卖,你愿意掏钱,你情我愿。

  所以,销量就是王道,就是生产力,就是回款。没有销量,生存都难。

  了解图书卖什么,是一个编辑或图书策划人的基本素质。

  其一,作者,尤其是名家、特色作者。

  笔者把它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名家作者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稀缺,所以抢作者就是这么来的,签到名家作者那是可以做公司招牌的,哪怕不赚钱。

  对于抢作家,笔者感触很深。曾子航是我的好朋友,他的几本书我做了不同程度的协助策划和推广。第一本书《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顺利推到了磨铁(当时我在别处),签约条件从“首印20000册,9%版税”谈到“15000册,9%版税”,双方达成一致,似乎一切都妥了,就等签约,可最后沈浩波觉得书名不好,提出要改,而曾子航坚持,最终在签字上不欢而散。后来这书以同样“15000册,9%版税”签到新星社,最后成为一部畅销近300000册的书,要在磨铁出起码能卖500000册(至于为什么能这么畅销下面还会分析)。他的第二本书《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也是我约到凤凰联动的,条件就涨得很高了,“首印40000册,11%版税”跟张小波一起达成一致,签约很爽快。当时还不叫这名字,嘿嘿,名字跟数学有点关系,写稿也很顺利,大约三个月后交稿,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交稿后两三个月竟然解约了,原因不明。业界都知道,凤凰联动对修改稿子等于扒编辑一层皮,这有很大关系,曾子航可能折腾不起,于是投到中信社,当时我还在河北三河办事,接到曾子航电话觉得中信社来做靠谱,签下比较好,条件也不赖。当然,中信社最牛X的是给它改了一个好名字,这书比第一部卖得还好。

  其二,紧跟时代热点和社会话题,很热门。

  热门话题能持续半年一年,短的就是稍纵即逝,你做的时候热,出来时就凉了。这要求策划人有敏感的头脑,具有预见性,提前捕捉并快带做出稿子,谁先到市场谁走好运。一个很明显的例子,2012年2月林书豪刚热的时候,还没到7连胜,我就想到了要做书,可能会火。我于是一边观察,一边看看有没有相关的外版书,但是没找到,由于我不齿于找枪手攒一本,觉得太烂,就迟迟没报选题,后来有好几个工作室说写了选题样章,我看了稿子实在不行,还是没下手,这时3月初就有人做出书来了,并在网上预售。于是打开了一拨林书豪书热潮,后来可能有七八本。还有,前段时间《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微博里就有好多人在评论这部纪录片,尤其一篇《吃货的中国》长微最吸引人。我早就收听了导演陈晓卿的微博,找到了他的博客美食散文,写得非常好,赶紧联系他,但俺的力量太弱,人家没理我。也许在开播之前,凤凰联动就已经把片子的版权给谈下来了。但我想出陈晓卿著的美食文是另一种思路,肯定能火。归根结底,还是我人脉、力量不行,行动也慢了半拍。

  再说几个例子,中南博集做《不抱怨的世界》时,就做了系列开发的准备,它一出来立马就有人跟了风;《气场》的例子更明显,重庆华章同人自己的系列书都没出来,都被人抢了先。当然,我在2012年出了一本《普京归来》是在2011年9月就开始运作的,当时我就赌普京肯定参选,没想到一路都赌赢,今年2月底就上市,是今年普京书出来的第一本,占了时间、媒体报道的所有先机,也是同类书中卖得最好的一本。这就是预测和快做。

  其三,题材的独特性、创新性。

  现在产品都在做广告,炒概念,打出独特性。笔者以牙膏为例,认为“牙膏之战”是最明显的,防蛀牙、防牙龈出血、防上火、含薄荷、亮白、竹盐成分、男女牙膏、幼儿牙膏……一支小小牙膏,概念是层出不穷。那么某本书呢,可能你的内容跟别的并没什么大差别,但你要提炼出其独特性来,哪怕是形式上的一点改变,并让人接受和买单,这是需要很强的文案功底和策划能力。

  近年来,书商在概念上可谓是挖空了心思,什么修订版、插图版,白金版、钻石版,签名版,赠送附加品,买书刮奖,搞得跟产品广告没什么差别,无不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促进购买。

  创新就有些难度了,它包括题材的创新、写法和语言的创新,类型的创新。这有的可能是新鲜事物,有的是一种新主张,总之是要让人看到不同和变化。像《鬼吹灯》、《盗墓笔记》开创了盗墓题材的先河,而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用小说形式写出身心灵的文字,在轻松阅读中寻找心灵的治愈。现在都流行各种萌,那么《疯了,桂宝》、《你猫叔了没》正好是这类代表。同样是历史,《明朝那些事儿》用励志的语言和评论写出有血性、张扬的文字,让人热血沸腾。

  作为一个图书策划人,卖点不需多,只需要在上面三点下功夫,基本就够,别跟我讲内容有多好多好,我需要的是与众不同,我需要的是给读者眼前一亮。至于营销资源,给力的活动推广,当然是卖点,应有之意,必要时在这些点上大做文章。

  从“四张牌”透视和判断畅销书选题

  通俗来说,看到一部书稿或选题,你要问三个问题:这本书卖什么(市场卖点,即话题性,作者场卖点);卖给谁(读者定位是什么,越清晰的越好,什么年龄阶段,哪类社会群体,准确到哪些人看);这本书有什么用(功能定位,适合你一个爱好,或打动你的一个点,不可能无缘无故买)。回答这三个问题能让人满意,并且市场预期较好,就可以做。问清这些问题后,判断畅销书选题和稿子,还要学会看“四张牌”。

  1.看数据。

  数据是最客观的工具,最有说服力;数据不行,就可以给选题判死刑。

  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查某数据,这是最准确的,某个作者是否有畅销潜力,尤其是以前出过书,一查就知道。某数据一般乘以系数4,基本是全国销量总和。如果作者吹他以前的书卖得好,一查某数据很低,建议毙掉这样的吹牛大虾。数据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当然数据不是唯一的,如果没出过书,或者某数据确实很低,就要分析一下,以前是谁做的,有没有宣传推广,新作有哪些优势,别轻易毙掉选题。

  2.看排行榜。

  说到排行榜,如果你很有心,会发现还有很多数据。在北京,可以去西单、中关村等地图书大厦看到畅销书榜,上面可以看到同类书月销售数。在当当、卓越、京东等,也都可以看到某种书排行榜,周情况、月情况,还有新书热卖榜。当然,还有各种报刊的排行榜,可以参考。

  3.看可利用的资源。

  很多作者,尤其是名家、明星、名嘴、主持人、名V,有大批忠实的粉丝群,有很好的媒体资源,有广阔的人脉关系,可以到处做活动,搞讲座,做培训,不用费太多的功夫,靠作者的能耐一下子把书销出大半,那是最省力的。笔者把它称为作者的“刷子”,这样的作者有作品,如果不特烂,要大力签下。现在很多作者都愿意主动推广宣传,有的牛X作者还给你搞到央视去了。

  4.看特色(即卖点)。

  最后,回归本原,排名不分先后啊,你懂得。就是同类书的市场情况,你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是否值得做,你的营销力度如何,发行和铺货是否给力,都很关键。一般来说,市场同质书相当严重,但同类书越多,尤其是这类畅销书多,说明这条产品线很成熟,有一个大势,基本上做出来还是能卖的,就看你做出不同来,把优势卖点淋漓尽致发挥出来。

  炼就真功夫与把脉

  畅销书运作的“三把钥匙”

  在“苦逼”的出版圈里,80%都是“三无编辑”,即一无实力二无资源三无支持,能“中规中矩”干好编辑就不错了。笔者觉得,做出版策划是需要一定天赋和敏感性的,尤其想成为畅销书编辑。如今在民营图书策划公司的骨干多是“80后”,活跃,有新思想,不受拘束,还特别有干劲。像笔者是个“70后”,思想倒是不落后,但在网络语言和时尚爱好方面,便差几大截。

  坦诚地说,我们总囿于以往成绩和习惯思维来判断选题,尤其没有在最畅销的公司和项目组工作过,不喜欢别人的挑刺,总认为自己的选题好,而且特别坚持自己想法。这无论对于“70后”或“80后”来说,这种坚持是做出版策划一个特别大的缺点,这也导致个人能力和职位难以提升的原因。所以有些很有“思想”的人在出版界混了这么久,还总是找不着北,到处晃荡,离职频繁。笔者说这话意在批评自己,也在提醒要吃出版这碗“饭”的人,懂得出版的理想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诚然是一种好事,但固执者是出版界最不需要的一种人才——在这里,永远需要学习,哪怕你策划过大的畅销书,你仍然需要改进、完善提升自己,笔者归结为:能不断折腾的编辑才是好编辑,瞎折腾也行,只是晚上道而已。

  那么,该如何做出畅销书呢?笔者总结了“三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选题策划能力,这种能力在优秀的公司能学到很多的。

  某本书能否做,相信很多人都会判断,但是否会成为畅销书,这就很需要几种刷子的。畅销策划人往往凭感觉就知道能否畅销,当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不过也八九不离十。这种感觉,即是在熟悉选题+科学分析+经验基础上得出来的,还需要征求一下营销和发行人员的意见,才最靠谱。

  第二把钥匙:产品设计能力。

  除了选题开发,这个就是策划人最核心最重要的能力了。拿到好产品,产品设计不到位,好的也废了;牛人拿到很烂稿,都能把它忽悠成一本畅销书,这是天大的本事,读客的华楠当属教主。产品设计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书名、宣传语、封面文案和设计把控,其他排版、用纸、定价基本都是小问题,是基本素质。

  第三把钥匙:营销推广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营销不只是营销人员的事,也是策划人的事,因为你签下稿子,作为全项目的负责统筹人,就有义务为宣传配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出版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大众出版 书人书事
   第09版:中国编客
   第10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1版:中国编客·编客学堂
   第12版:中国编客·专栏·视野
   第13版:印业中国周报
   第14版:印业中国周报·话题
   第15版:印业中国周报·市场
   第16版:印业中国周报·关注
慰藉一代人的情感困惑
●他媒之石
杨文轩传授: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低成本培养畅销书作家
能不断折腾的编辑才是好编辑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编客学堂11能不断折腾的编辑才是好编辑 2012-07-31 2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