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邹昱琴 实习记者 来梦京
市场需求是促成印业变化的根本
Robert Koeckeis认为,市场需求是印业发展的指示标,数字印刷的发展也应该适应市场需求。或许新时代下印刷业的发展将呈现不同以往的新趋势:丰富的多样化的短版印刷取代大批量的同质化印刷;网络印刷将带动印刷行业的新一轮整合;包装行业的地位将日益重要。于是,能做到“一张起印,张张不同”的数字印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除了这些具象的变化外,印刷行业市场呈现出的大背景趋势不可被忽视,即虽然印量总数在节节攀升,但单个品种的印量却呈现下降势头。
“比如,整个市场书目的总量是往上走的,但是每个书目的印刷册数在直线下降。就德国来看,德国有八千万人口,每年都会增加20%的书目,但是印刷数是下降的。教材、技术类、文学类等占了整个德国图书市场的70%,但现在每一个书目的印量却都在下降。而剩下的30%的图书,根据我的资料,可能占了德国图书总印数的90%,也就是说70%的图书只拿到了10%的印量,这就是目前图书印刷行业的很现实的一个困难。” Robert Koeckeis介绍说。
在包装印刷行业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Robert Koeckeis认为包装行业是一块能得到合理利润的行业,这个行业也得到了数字印刷制造商的重视,遇到的问题也与出版业是一样的:包装的品种越来越多,虽然印刷总量在增加,但是这个量的增加是靠品种的增加带动的。
在欧美地区印刷行业出现困难,整个行业从纸质向电子、媒体方向转移以及市场容量和印刷机器的价格不断萎缩走低的情况下,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Robert Koeckeis认为中国的市场由于并不像欧美已经发达到了一定的阶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市场在近几年依然会增长,会稍微滞后于全球的形势,但是受影响和顺应总趋势是在所难免。
“随着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国家图书书目增长但印刷量的下降,印刷量常常低到了数字印刷能接受的范围即三千到五千本,而一旦图书印刷量降到数字印刷可以接受的点,图书发行商为什么还要牺牲运输时间和成本在中国印刷呢?坦率地说,全世界范围内扣除税收的话数字印刷成本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图书发行商就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跑到中国印刷。据我所知,在澳洲有一个统计,最近几年内,以前放在中国印刷的图书中有80%回到澳洲当地用数字印刷来印刷。”
Robert Koeckeis说:“我看到,在不久之后,中国的图书印刷市场会重蹈澳大利亚的覆辙,7年前澳大利亚在出版行业有一个大的地震,到今天为止,澳大利亚排名靠前的出版商统统都有使用数码印刷的方案,他们会把数码印刷作为其应对行业新变化的一个工具和武器。”
数字印刷有待进一步发展
Robert Koeckeis向记者解释,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且在中国个人并不能够自行出版,所以奥西在美国走得顺风顺水的数字印刷进入中国却没有收到预想的市场反馈,奥西预计花费五到十年来实现数字印刷的发展蓝图,数字印刷有待进一步发展。
面对微利困局和多变的局势,奥西在中国也顺应发展态势、取径开展全球性战略联盟的路子来拓宽和坐稳市场。据记者了解,从2011年开始,奥西公司将和世界领先的传统印刷系统曼罗兰公司联合,成为市场上第一个为印艺行业提供全部数字印刷和传统胶印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中国市场开拓他们的印艺行业全球性战略联盟。两家公司将能提供涵盖所有印艺行业中的生产步骤,结合印刷数据管理、数码、传统印刷以及印后加工处理的制造流程的全面解决方案。
Robert Koeckeis提到在东南亚,前面提到的总量上升单个品种印量下降的市场趋势已然显现。“很多东南亚的印厂70%的订单小于3000本,而当地的起印数是5000本,所以印厂不得不印5000本或者把5000本作为一个生产量,而剩下的2000多本则期待出版社的第二次订单,但结果并不会每次都尽如人意,所以到最后一般仓库里会堆存许多书。”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不止东南亚,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差不多10%的书没有卖掉,这明显与当今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主题相违背,而数字印刷的小订单、时效性虽然能有力缓解这一局面,但也不完美。
“用传统印刷方式生产的话就会有两个问题,第一,单个品种印量下降的过程中包装的成本就会上升,第二,从下订单到交货可能无法满足包装客户快速变化的要求,同时,由于订单的硬性数量要求,传统印刷方式还会导致大量的浪费。如果采用数字印刷,依托新技术,时效性和个性化印刷是数字印刷的王牌,这也有着广大的市场前景。然而,一方面数字印刷技术虽然已经发展到能够基本满足生产需求的阶段,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如果印刷量过大则会大幅拉高印刷成本,印企还是会在微利甚至无利中四处碰壁。”
这就带来一些问题:用什么方式生产?印企到底应该采用传统印刷方式还是数字印刷方式?数字印刷应该怎样走下一步棋?
Robert Koeckeis说:“我们有一个客户,从他的应用里就可以看出端倪,他们做的是很小尺寸的手机说明书,打印量是一个品种400-10000册,客户根据我们的调研协议给了我们所有的成本表,我们也给了自己的成本表,比较发现在5000册的时候我们还比胶印略便宜一点,根据这个计算的话客户也认同在5000册以下采用数字印刷不单便宜而且时效性也很快,大概能节省70%的运行时间,但是5000或7000册以上还是用胶印比较好,低于这个数字的话客户就开始考虑用数字印刷。”
可见,数字印刷作为印刷的一种实现方式,并不是传统印刷的“终结者”,还需要在与传统印刷相配合、相补充的状态下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