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中国阅读周报·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供养关系符合爱的本质
《爱的供养》水竹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28.00元
  不平衡的男女关系或会制造激情与浪漫,但终归是平衡的男女关系才会长久。

  ○韩  文(书评人)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单从字面意思理解,极简主义代表作家雷蒙德·卡佛提出了一个有关爱情的饶有趣味的问题,是的,爱情是什么?在谈论它的时候,是有的放矢地谈,还是空对空地谈?就很多人的经验来说,大多数时候,爱情还真就是一个比较虚空、飘渺的话题。

  最近读到的一本有关爱情答问、诠释的书,书名叫《爱的供养》,这是一本把虚空爱情落到实处来谈的书,而且给出了一个谈论爱情的现实基础,这个现实基础的关键词就是“供养”。何谓供养?在古语里多指赡养、侍奉的意思,从爱情层面来看,应该包涵更多培养、滋养的成分。

  只是,“供养”这个词在现代男女关系里,有被曲解了的意思,人们看到它往往会觉得,女性一方会处在弱势,因此有的女性会很反感这个词,尤其是职场女性,会通过拒绝“供养”来体现自己的独立。职业主妇就更不行了,会觉得这个词带有歧视色彩,家庭主妇也是付出劳动,谁供养谁啊?

  在《爱的供养》这本书里,去除了对“供养”这个词的表面理解,作者对于处在婚姻或爱情中的男女之间的关系有着很朴素的理解,这种理解多少带有想当然的意味,但读着不会觉得有不舒适之感。能将自古以降、根深蒂固的男女角色定位和现代男女情感融合在一起,需要一定的智慧。读了它会让人觉得,供养关系的存在,是符合爱的本质的。

  供与养如果拆散开来看,是互动关系而非单一的输送承接关系,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动地接受另外一个人的付出,如同一盆花只接受水的润泽却拒绝开放出花朵,那么供养关系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这是符合人际情感通常规则的。而只有一对一的互动关系形成之后,情感才会得以稳固。很多人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时间长了之后,大家都乐于做那个爱情养分的承受方而非输送方。

  爱的供养其实在强调男女之间保持平视的重要性。这几年情感书有一个走向,即无论男情感作家还是女情感作家,都有刻意批判男性的倾向,以赢得情感书主要消费对象——女性读者的喜爱。这样时间长了,情感书会失去它的参考价值,而变成情绪宣泄的平台。强调男人义务的同时也要珍惜男人的权利,反之亦然。不平衡的男女关系或会制造激情与浪漫,但终归是平衡的男女关系才会长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专业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中国传媒周报
   第06版:中国传媒周报·数字期刊
   第07版:中国传媒周报·国际
   第08版:中国传媒周报·市场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关注
   第11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化·人物
   第12版:中国阅读周报·思想·科学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小说
   第14版:中国阅读周报·非小说
   第15版:中国阅读周报·生活
   第16版:中国阅读周报·文史·童书
郑又慧教父母做孩子的音乐老师
一场成人世界的饥饿游戏
带上你的团队,去创业
编辑荐书
丑小鸭,在海底捞成长
供养关系符合爱的本质
她不是卢美美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生活15供养关系符合爱的本质 2012-09-11 2 2012年09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