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书店里关于改革开放的书籍普遍热销,反映了当前中国面临新一轮发展契机时,自下而上从内部萌发的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热切期盼,而2013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以“改革”冠名的书籍则更是层出不穷。这其中有许多是从理论角度入手剖析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亦有从具体的事业或者个人的故事出发描绘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巨变从而触碰“改革”这一主题。而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卫兵则用新闻照片和纪实文字编织了《我们这30年》这样一本记录改革开放的书。
正如该书副标题“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改革开放”所显示出的,刘卫兵从一个记者的角度,用一张张精彩的照片和生动的叙述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串结成一个丰满的整体,书里有温情的故事也有深刻的思考,有关于自己母亲和家庭的爱的回忆,也有对国家民族重大历史时刻的亲历感受。阅读这本书,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人对祖国充满热爱的人文情怀,亦能领会到他对时代前进中的问题作出的敏锐反思。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当一幅一幅的新闻照片在不经过有意识的整理和编织之前,它们只是流失在时间长河中的点点星光,唯有用历史的眼光去组织和解读,才能让这些照片拥有文献价值,成为映照时代的璀璨银河。以关注和记录时代变革而闻名于世的摄影大师马克-吕布曾说过:“摄影无法改变世界,但能够展示世界,尤其是在世界本身不断变化之时。”这个时代的新闻摄影人,包括工作在各个行业的中国人,面对这样一个高速变化的改革进行时的中国,都应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工作和生活投影到时代当中,成为有机的一份子。
正是发自这样一种自觉,在《我们这30年》一书中许多零碎的照片,看似家长里短平凡无奇,但在刘卫兵为这本书创建的语境中,它们是改革开放变革中影响到每一个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那些日常生活的记录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这些“小事”同书中最后一章作者亲历的“大事”一起,才顺利组建成了一个完整的时代故事,他的记忆同百姓的记忆连成一片成为一体,唤起阅读者对历史的回溯,从而引发每一个人对当下和未来的感悟与思考,这是这本书最为精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