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馆藏推荐·书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书相伴,先生不会孤寂
《教育学:研究与记念——瞿葆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记念文集》郑金洲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11月版/55.00元 适合馆藏:公共馆、高校馆
  ○郑金洲(书评人)

  2012年7月30日,恩师瞿葆奎先生耗尽了生命所有的坚强,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那天,先生穿着他钟爱的那套中山装,躺在鲜花丛中,静谧安详。在他的枕边,我们放了凝聚他深沉思想、积淀他严谨学术的几本书。相信有它们相伴,先生在另一个世界不会孤寂。

  这本文集原本是为了庆祝先生九十寿诞,计划在2012年教师节前出版的。先生八十和八十五大寿的时候,我们也筹划过类似的文集,但是都是在“私下”组织的,因为对于这种逢五逢十的贺寿活动,他一直是不赞成的。退休之后,先生更加愿意清静恬适的生活,但学术的工作未见有半点停歇。除了《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之外,先生亲自选编和校订了自己的文集《教育学的探究》,发起并主编了《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随后又主编了《20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共50册)和《孟宪承文集》(共12册),直到2011年上半年才相继竣事。终于,先生可以从艰巨而繁重的学术工作中脱身,我们都感到高兴。然而,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遂人愿,那么的猝不及防。

  先生突然离世,我们心情悲痛,原来的计划一度搁浅。原来的庆祝,现在只能以纪念的方式面世了。其中,有几篇记叙先生经世治学的文字,是在先生过世之前写就的,这里都未作改动;先生过世之后,又有弟子写了一些缅怀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先生真切而质朴的感情,这种感情事实上折射的是先生在学问和品格上对我们这些弟子的深刻影响。

  本文集还有许多论文,它们都只能算是我们交给先生的一份“作业”。这些“作业”虽然主题各异、风格不同,但是它们力图在不同程度上秉持先生的学术精神,坚守学科或专业的立场,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或坚持形而上的理论分析,或采用严格的经验研究,或进行现实的实践探究。我们的文字,先生再也无法看到了;但是,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在延续先生的学术事业,他必定是欣慰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两会报道
   第03版:专业出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产业观察·资讯
   第06版:资讯超市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广告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分析报告
   第11版:人物
   第12版:书评·童书
   第13版:传媒中国周报
   第14版:杂志
   第15版:新媒体
   第16版:媒体公司
   第17版:专刊
   第18版:专刊
   第19版:专刊
   第20版:广告
   第21版:精品推荐
   第22版:专刊
   第23版:广告
   第24版:·广告
   第25版:中国馆配
   第26版:聚焦
   第27版:数据
   第28版:广告
   第29版:广告
   第30版:专栏·观点
   第31版:专题
   第32版:广告
   第33版:广告
   第34版:馆藏推荐·书评
   第35版:馆藏推荐·书评
   第36版:广告
   第37版:广告
   第38版:广告
   第39版:广告
   第40版:广告
远离喧嚣,回归文学本位的审视
●馆藏新书
跨国经营,公共外交是关键
用镜头记录历史
星垂平野阔
一个问题孩子的心理危机
有书相伴,先生不会孤寂
●编辑荐书
中国图书商报馆藏推荐·书评34有书相伴,先生不会孤寂 2014-03-07 2 2014年03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