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的想象力,正是儿童文学重要的艺术品性,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在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的童话新作《驯龙记》中,作家用独特的方式让这个世界摆脱一种科学常规限制,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作土壤,以纯熟流畅的艺术手法来培育,终于让这个充满童真、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出花朵,赢得儿童读者的强烈兴趣,成为儿童文学中又一道清新的文学养分。
《驯龙记》是一部小说体的童话,跳出童话特有的奇幻夸张的特点,它在总体上秉承了作者一贯的语体风格,但依然有一些创新的尝试。在《驯龙记》中,作者构想的大家庭里,他们除了相似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对恐龙感兴趣。令人惊喜的是,这看似荒诞的故事在作者匠心独运的设计下,极其自然地融入到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它所表现的不仅是关于一次异想天开的当代“恐龙”孵化行动的虚构故事,在本质上也是关于对想象力的张扬、对童真与童心的保护的现实探讨。在“驯龙”的过程中,父子二人经历了从三口之家的井然有序,到父子二人的混乱生活,再到消解生活中的烦恼,重新拾掇幸福和谐的家庭的生活变化,其间却始终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朴实真诚的家庭亲情在故事中流淌。可以说,这既赋予父子俩追梦的勇气,也带给他们成长的信心。
在创作上,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书中自由驰骋的想象力与幽默诙谐的情节、语言和细节无疑彰显了童真;对科学知识和未知领域的探索很好地启迪了智慧;而勇敢乐观、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与质朴真诚、豁达慷慨的价值取向在无声中浸润了童心。这些特点拓展了童话表现的美学疆域,更好地呈现了儿童文学意蕴中的游戏精神和成长意义。
漫无边际的想象和独具特色的“刘氏幽默”是该书的最大特色。恐龙是儿童文学中非常受欢迎的题材,该书中的孔龙父子出于对孔龙的强烈兴趣,大胆地制造恐龙,这一故事构思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刘海栖用他蓬勃新奇的想象力和多年积累的深厚文学功力的巧妙结合实现了这一奇妙而夸张的故事,整个情节前后呼应,层层推进,不疾不徐地向前发展。而在故事的叙述语言上,一种幽默、随意、游戏的叙述语言贯穿始终,它们既包含轻快的调侃和反讽,同时也常指向严肃的现实思考。
该书虽然是童话,却守住了科学的底线,把握住了现实的方向。刘海栖在《驯龙记》中,普及了大量关于恐龙的知识,涉及到人类、历史、地理等多个科学领域,值得叫绝的是,这些知识的出现不仅不显得突兀和僵硬,反而起到了助推情节发展的作用,成为故事有逻辑、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作家将故事情节始终置于日常生活的脉络中,吸引儿童产生共鸣和角色扮演的快感,参与到情节体验中去。那些带有探索精神和求知意味的情节设计则为儿童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未知领域,提供了他们进入想象空间的途径,引导着他们去思考,去发现,以满足他们在成长阶段的好奇心。
故事在荒诞的想象中表达了一种十分难能可贵的情怀——对童真与童心的保护、对兴趣与爱好的鼓励、对梦想与求知的坚持。刘海栖在该书中所塑造的小学生“孔龙”,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好学生、好孩子,但恰恰这样的儿童,他们具有更加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他们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更值得被细致地发掘和抒写。他们在“驯龙”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带给我们一种新鲜的、充满喜悦的感动,这正是如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所说的“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的狂喜”。这种积极的人生观,这种实现梦想的张力和魅力,无论对少年儿童还是对成人世界都是同样适用的。
“驯龙记”也可以理解为造梦记。相信刘海栖这份儿童文学的梦想,飞到少年儿童的手中,会成为鼓励他们想象力远行的又一份礼物。